公权被滥用后的背后是ldquo权大于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一、

广东谭医生因为一篇科普文章被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汹涌的舆论热潮,公权力的滥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权、对关系百姓生命安危的药品的虚假宣传,等等,这些问题都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于是,公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谭医生,谴责这种跨省抓捕行为,大家都觉得如果因为一篇质疑的科普文章就被抓,将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以后谁还敢说话了。

除了普通的老百姓,法律人大部份都认为这个事件如果说是违法的话,也是民事纠纷,不应该上升到刑事案子的高度。

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把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

鸿茅药酒自以为有钱就可以使鬼推磨,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小样,你敢说我不好,说我坏话,我就动用公权力抓你。

在这件事上,鸿茅药酒嚣张的嘴脸可见一斑。

可抓的后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几天鸿茅药酒在国人皆知的同时,它的前世今生,它的祖坟都被人挖了个底朝天,那些劣迹斑斑违法违规劣的事情都赤裸裸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大家历数鸿茅药酒的罪状,它的罪状主要有:夸大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鸿茅药酒是药不是酒,是一种非处方药,药酒里面还有致癌物,涉嫌使用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入药,因为屡次违法,鸿茅药酒被处罚,被停售。

通过爆光,一个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萎琐形象悍然屹立在全国人民面前。在这以前,鸿茅药酒的臭名只在有限的空间传播一下,可这几天,鸿茅药酒的臭名象病毒一样发酵,四处流窜,度无死角地飘荡在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如果说谭秦东医生的那篇文章有杀伤力的话,那只是一只蚁子在你大腿上咬了一口,可全国人民一边倒的声讨抨击,还有挖坟文章的杀伤力堪比一颗原子弹,所到之处,碾压一切,寸草不生。这个局面,估计是鸿茅药酒没人料到也不愿看到的,鸿茅药酒虽然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可它不能把后悔这款药生产出来。

鸿茅药酒声称,受谭医生文章影响,造成利润损失约万元。可鸿茅药酒没有想到,在这起舆论攻势之下,其损失的何止一百多万,不知道有多少家经销商想退货退款,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敢喝鸿茅药酒。

我看到一个律师同行在朋友圈说:老妈喝了好几瓶,我从来未想过这个事情。让警察这样一搞,从此不再喝了。

三、

与经济有关的刑事案子,给被害人代理过报案的律师都知道,这种案子立案有多难,有些诈骗案子,明显的诈骗,人都携款潜逃找不到了,可去报案,警方一般会说这是经济纠纷,你们自己到法院起诉去。象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子,在司法实践中,我估计大部份的律师都没接触过。

可鸿茅药酒为什么一去报案,警方就立案并跨省抓捕了呢,原因就是一个字:利。为了利,别说抓人,发动世界大战都有可能。

我看到有篇文章说,凉城县是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县,鸿茅药酒年销售额就占了全县GDP的6成多,每年上缴的税收是将近3个亿,鸿茅酒厂就成了凉城县的摇钱树,全县的财政收入很大部分都指望着这个酒厂,很多政府部门的工资发放,也都是来自鸿茅酒厂上缴的利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保护这家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保护也要有度,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公权力不能沦为私权利的打手。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如果文章违规违法,一般都是被直接删除,如果严重的会被警告,或者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

可鸿茅药酒有钱啊,资本的强悍与权力的任性在该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家既不删除也不警告,直接动用警方不远千里去抓人。

抓人的后果就是,鸿茅药酒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同时,还顺带把当地警方与有关部门重重地砸了一下。

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鸿茅药酒再花十几亿的广告费都挽不回来了,

对于这些负面影响与评论,鸿茅药酒正确做法是:表情凝重悲悲切切地走出来,真诚地在公众面前作痛心疾首的道歉与忏悔,必要时,可以挤几滴鳄鱼泪出来。可人家偏不,对于公众的询问,鸿茅药酒傲慢地回复:“警方办案,我们不做任何回应”。

看,死到临头,还在趾高气扬地做垂死挣扎,这家的公关能力与公关意识,让人禁不住无语凝咽。

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数年的时间,可它的的倒闭,只需要一次跨省抓捕事件

“鸿茅药酒”就是毒酒

文:方舟子

科学猫头鹰首发

这几年有一种叫“鸿茅药酒”的“保健品”(化妆成保健药酒,事实上是药品,国药准字Z)在国内大作广告,卖得很火,很多人买来喝,一花就是几万块钱。保健品能火的奥秘,在于做虚假广告。据《健康时报》的统计,“鸿茅药酒”因为广告违规,十年内被通报了次,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勒令禁止销售。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揭露这种保健品。但都没能把它怎么样,它似乎越卖越火了,其厂商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一月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到现在关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放出来,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我以前也说过“鸿茅药酒”是毒酒,不知会不会被跨国抓捕?

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这没有批到要害。“鸿茅药酒”的要害在其使用的中药。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是不是就要二百多分毒啊?

这个当然是开玩笑。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是能够致命的。例如其中的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桃仁、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能够在消化道里产生致命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能够导致癌症。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有些人会说,对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这么多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用酒精浸泡,其实就是一种毒酒,但是一做虚假广告,就有那么多人敢喝,我只能佩服他们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勇气。

一、

广东谭医生因为一篇科普文章被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汹涌的舆论热潮,公权力的滥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权、对关系百姓生命安危的药品的虚假宣传,等等,这些问题都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于是,公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谭医生,谴责这种跨省抓捕行为,大家都觉得如果因为一篇质疑的科普文章就被抓,将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以后谁还敢说话了。

除了普通的老百姓,法律人大部份都认为这个事件如果说是违法的话,也是民事纠纷,不应该上升到刑事案子的高度。

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把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

鸿茅药酒自以为有钱就可以使鬼推磨,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小样,你敢说我不好,说我坏话,我就动用公权力抓你。

在这件事上,鸿茅药酒嚣张的嘴脸可见一斑。

可抓的后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几天鸿茅药酒在国人皆知的同时,它的前世今生,它的祖坟都被人挖了个底朝天,那些劣迹斑斑违法违规劣的事情都赤裸裸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大家历数鸿茅药酒的罪状,它的罪状主要有:夸大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鸿茅药酒是药不是酒,是一种非处方药,药酒里面还有致癌物,涉嫌使用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入药,因为屡次违法,鸿茅药酒被处罚,被停售。

通过爆光,一个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萎琐形象悍然屹立在全国人民面前。在这以前,鸿茅药酒的臭名只在有限的空间传播一下,可这几天,鸿茅药酒的臭名象病毒一样发酵,四处流窜,度无死角地飘荡在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如果说谭秦东医生的那篇文章有杀伤力的话,那只是一只蚁子在你大腿上咬了一口,可全国人民一边倒的声讨抨击,还有挖坟文章的杀伤力堪比一颗原子弹,所到之处,碾压一切,寸草不生。这个局面,估计是鸿茅药酒没人料到也不愿看到的,鸿茅药酒虽然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可它不能把后悔这款药生产出来。

鸿茅药酒声称,受谭医生文章影响,造成利润损失约万元。可鸿茅药酒没有想到,在这起舆论攻势之下,其损失的何止一百多万,不知道有多少家经销商想退货退款,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敢喝鸿茅药酒。

我看到一个律师同行在朋友圈说:老妈喝了好几瓶,我从来未想过这个事情。让警察这样一搞,从此不再喝了。

三、

与经济有关的刑事案子,给被害人代理过报案的律师都知道,这种案子立案有多难,有些诈骗案子,明显的诈骗,人都携款潜逃找不到了,可去报案,警方一般会说这是经济纠纷,你们自己到法院起诉去。象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子,在司法实践中,我估计大部份的律师都没接触过。

可鸿茅药酒为什么一去报案,警方就立案并跨省抓捕了呢,原因就是一个字:利。为了利,别说抓人,发动世界大战都有可能。

我看到有篇文章说,凉城县是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县,鸿茅药酒年销售额就占了全县GDP的6成多,每年上缴的税收是将近3个亿,鸿茅酒厂就成了凉城县的摇钱树,全县的财政收入很大部分都指望着这个酒厂,很多政府部门的工资发放,也都是来自鸿茅酒厂上缴的利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保护这家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保护也要有度,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公权力不能沦为私权利的打手。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如果文章违规违法,一般都是被直接删除,如果严重的会被警告,或者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

可鸿茅药酒有钱啊,资本的强悍与权力的任性在该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家既不删除也不警告,直接动用警方不远千里去抓人。

抓人的后果就是,鸿茅药酒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同时,还顺带把当地警方与有关部门重重地砸了一下。

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鸿茅药酒再花十几亿的广告费都挽不回来了,

对于这些负面影响与评论,鸿茅药酒正确做法是:表情凝重悲悲切切地走出来,真诚地在公众面前作痛心疾首的道歉与忏悔,必要时,可以挤几滴鳄鱼泪出来。可人家偏不,对于公众的询问,鸿茅药酒傲慢地回复:“警方办案,我们不做任何回应”。

看,死到临头,还在趾高气扬地做垂死挣扎,这家的公关能力与公关意识,让人禁不住无语凝咽。

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数年的时间,可它的的倒闭,只需要一次跨省抓捕事件

“鸿茅药酒”就是毒酒

文:方舟子

科学猫头鹰首发

这几年有一种叫“鸿茅药酒”的“保健品”(化妆成保健药酒,事实上是药品,国药准字Z)在国内大作广告,卖得很火,很多人买来喝,一花就是几万块钱。保健品能火的奥秘,在于做虚假广告。据《健康时报》的统计,“鸿茅药酒”因为广告违规,十年内被通报了次,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勒令禁止销售。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揭露这种保健品。但都没能把它怎么样,它似乎越卖越火了,其厂商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一月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到现在关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放出来,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我以前也说过“鸿茅药酒”是毒酒,不知会不会被跨国抓捕?

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这没有批到要害。“鸿茅药酒”的要害在其使用的中药。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是不是就要二百多分毒啊?

这个当然是开玩笑。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是能够致命的。例如其中的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桃仁、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能够在消化道里产生致命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能够导致癌症。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有些人会说,对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这么多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用酒精浸泡,其实就是一种毒酒,但是一做虚假广告,就有那么多人敢喝,我只能佩服他们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勇气。

一、

广东谭医生因为一篇科普文章被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汹涌的舆论热潮,公权力的滥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权、对关系百姓生命安危的药品的虚假宣传,等等,这些问题都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于是,公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谭医生,谴责这种跨省抓捕行为,大家都觉得如果因为一篇质疑的科普文章就被抓,将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以后谁还敢说话了。

除了普通的老百姓,法律人大部份都认为这个事件如果说是违法的话,也是民事纠纷,不应该上升到刑事案子的高度。

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把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

鸿茅药酒自以为有钱就可以使鬼推磨,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小样,你敢说我不好,说我坏话,我就动用公权力抓你。

在这件事上,鸿茅药酒嚣张的嘴脸可见一斑。

可抓的后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几天鸿茅药酒在国人皆知的同时,它的前世今生,它的祖坟都被人挖了个底朝天,那些劣迹斑斑违法违规劣的事情都赤裸裸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大家历数鸿茅药酒的罪状,它的罪状主要有:夸大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鸿茅药酒是药不是酒,是一种非处方药,药酒里面还有致癌物,涉嫌使用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入药,因为屡次违法,鸿茅药酒被处罚,被停售。

通过爆光,一个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萎琐形象悍然屹立在全国人民面前。在这以前,鸿茅药酒的臭名只在有限的空间传播一下,可这几天,鸿茅药酒的臭名象病毒一样发酵,四处流窜,度无死角地飘荡在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如果说谭秦东医生的那篇文章有杀伤力的话,那只是一只蚁子在你大腿上咬了一口,可全国人民一边倒的声讨抨击,还有挖坟文章的杀伤力堪比一颗原子弹,所到之处,碾压一切,寸草不生。这个局面,估计是鸿茅药酒没人料到也不愿看到的,鸿茅药酒虽然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可它不能把后悔这款药生产出来。

鸿茅药酒声称,受谭医生文章影响,造成利润损失约万元。可鸿茅药酒没有想到,在这起舆论攻势之下,其损失的何止一百多万,不知道有多少家经销商想退货退款,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敢喝鸿茅药酒。

我看到一个律师同行在朋友圈说:老妈喝了好几瓶,我从来未想过这个事情。让警察这样一搞,从此不再喝了。

三、

与经济有关的刑事案子,给被害人代理过报案的律师都知道,这种案子立案有多难,有些诈骗案子,明显的诈骗,人都携款潜逃找不到了,可去报案,警方一般会说这是经济纠纷,你们自己到法院起诉去。象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子,在司法实践中,我估计大部份的律师都没接触过。

可鸿茅药酒为什么一去报案,警方就立案并跨省抓捕了呢,原因就是一个字:利。为了利,别说抓人,发动世界大战都有可能。

我看到有篇文章说,凉城县是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县,鸿茅药酒年销售额就占了全县GDP的6成多,每年上缴的税收是将近3个亿,鸿茅酒厂就成了凉城县的摇钱树,全县的财政收入很大部分都指望着这个酒厂,很多政府部门的工资发放,也都是来自鸿茅酒厂上缴的利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保护这家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保护也要有度,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公权力不能沦为私权利的打手。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如果文章违规违法,一般都是被直接删除,如果严重的会被警告,或者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

可鸿茅药酒有钱啊,资本的强悍与权力的任性在该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家既不删除也不警告,直接动用警方不远千里去抓人。

抓人的后果就是,鸿茅药酒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同时,还顺带把当地警方与有关部门重重地砸了一下。

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鸿茅药酒再花十几亿的广告费都挽不回来了,

对于这些负面影响与评论,鸿茅药酒正确做法是:表情凝重悲悲切切地走出来,真诚地在公众面前作痛心疾首的道歉与忏悔,必要时,可以挤几滴鳄鱼泪出来。可人家偏不,对于公众的询问,鸿茅药酒傲慢地回复:“警方办案,我们不做任何回应”。

看,死到临头,还在趾高气扬地做垂死挣扎,这家的公关能力与公关意识,让人禁不住无语凝咽。

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数年的时间,可它的的倒闭,只需要一次跨省抓捕事件

“鸿茅药酒”就是毒酒

文:方舟子

科学猫头鹰首发

这几年有一种叫“鸿茅药酒”的“保健品”(化妆成保健药酒,事实上是药品,国药准字Z)在国内大作广告,卖得很火,很多人买来喝,一花就是几万块钱。保健品能火的奥秘,在于做虚假广告。据《健康时报》的统计,“鸿茅药酒”因为广告违规,十年内被通报了次,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勒令禁止销售。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揭露这种保健品。但都没能把它怎么样,它似乎越卖越火了,其厂商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一月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到现在关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放出来,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我以前也说过“鸿茅药酒”是毒酒,不知会不会被跨国抓捕?

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这没有批到要害。“鸿茅药酒”的要害在其使用的中药。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是不是就要二百多分毒啊?

这个当然是开玩笑。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是能够致命的。例如其中的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桃仁、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能够在消化道里产生致命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能够导致癌症。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有些人会说,对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这么多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用酒精浸泡,其实就是一种毒酒,但是一做虚假广告,就有那么多人敢喝,我只能佩服他们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勇气。

一、

广东谭医生因为一篇科普文章被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汹涌的舆论热潮,公权力的滥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权、对关系百姓生命安危的药品的虚假宣传,等等,这些问题都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于是,公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谭医生,谴责这种跨省抓捕行为,大家都觉得如果因为一篇质疑的科普文章就被抓,将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以后谁还敢说话了。

除了普通的老百姓,法律人大部份都认为这个事件如果说是违法的话,也是民事纠纷,不应该上升到刑事案子的高度。

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把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

鸿茅药酒自以为有钱就可以使鬼推磨,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小样,你敢说我不好,说我坏话,我就动用公权力抓你。

在这件事上,鸿茅药酒嚣张的嘴脸可见一斑。

可抓的后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几天鸿茅药酒在国人皆知的同时,它的前世今生,它的祖坟都被人挖了个底朝天,那些劣迹斑斑违法违规劣的事情都赤裸裸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大家历数鸿茅药酒的罪状,它的罪状主要有:夸大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鸿茅药酒是药不是酒,是一种非处方药,药酒里面还有致癌物,涉嫌使用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入药,因为屡次违法,鸿茅药酒被处罚,被停售。

通过爆光,一个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萎琐形象悍然屹立在全国人民面前。在这以前,鸿茅药酒的臭名只在有限的空间传播一下,可这几天,鸿茅药酒的臭名象病毒一样发酵,四处流窜,度无死角地飘荡在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如果说谭秦东医生的那篇文章有杀伤力的话,那只是一只蚁子在你大腿上咬了一口,可全国人民一边倒的声讨抨击,还有挖坟文章的杀伤力堪比一颗原子弹,所到之处,碾压一切,寸草不生。这个局面,估计是鸿茅药酒没人料到也不愿看到的,鸿茅药酒虽然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可它不能把后悔这款药生产出来。

鸿茅药酒声称,受谭医生文章影响,造成利润损失约万元。可鸿茅药酒没有想到,在这起舆论攻势之下,其损失的何止一百多万,不知道有多少家经销商想退货退款,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敢喝鸿茅药酒。

我看到一个律师同行在朋友圈说:老妈喝了好几瓶,我从来未想过这个事情。让警察这样一搞,从此不再喝了。

三、

与经济有关的刑事案子,给被害人代理过报案的律师都知道,这种案子立案有多难,有些诈骗案子,明显的诈骗,人都携款潜逃找不到了,可去报案,警方一般会说这是经济纠纷,你们自己到法院起诉去。象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子,在司法实践中,我估计大部份的律师都没接触过。

可鸿茅药酒为什么一去报案,警方就立案并跨省抓捕了呢,原因就是一个字:利。为了利,别说抓人,发动世界大战都有可能。

我看到有篇文章说,凉城县是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县,鸿茅药酒年销售额就占了全县GDP的6成多,每年上缴的税收是将近3个亿,鸿茅酒厂就成了凉城县的摇钱树,全县的财政收入很大部分都指望着这个酒厂,很多政府部门的工资发放,也都是来自鸿茅酒厂上缴的利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保护这家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保护也要有度,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公权力不能沦为私权利的打手。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如果文章违规违法,一般都是被直接删除,如果严重的会被警告,或者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

可鸿茅药酒有钱啊,资本的强悍与权力的任性在该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家既不删除也不警告,直接动用警方不远千里去抓人。

抓人的后果就是,鸿茅药酒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同时,还顺带把当地警方与有关部门重重地砸了一下。

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鸿茅药酒再花十几亿的广告费都挽不回来了,

对于这些负面影响与评论,鸿茅药酒正确做法是:表情凝重悲悲切切地走出来,真诚地在公众面前作痛心疾首的道歉与忏悔,必要时,可以挤几滴鳄鱼泪出来。可人家偏不,对于公众的询问,鸿茅药酒傲慢地回复:“警方办案,我们不做任何回应”。

看,死到临头,还在趾高气扬地做垂死挣扎,这家的公关能力与公关意识,让人禁不住无语凝咽。

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数年的时间,可它的的倒闭,只需要一次跨省抓捕事件

“鸿茅药酒”就是毒酒

文:方舟子

科学猫头鹰首发

这几年有一种叫“鸿茅药酒”的“保健品”(化妆成保健药酒,事实上是药品,国药准字Z)在国内大作广告,卖得很火,很多人买来喝,一花就是几万块钱。保健品能火的奥秘,在于做虚假广告。据《健康时报》的统计,“鸿茅药酒”因为广告违规,十年内被通报了次,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勒令禁止销售。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揭露这种保健品。但都没能把它怎么样,它似乎越卖越火了,其厂商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一月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到现在关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放出来,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我以前也说过“鸿茅药酒”是毒酒,不知会不会被跨国抓捕?

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这没有批到要害。“鸿茅药酒”的要害在其使用的中药。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是不是就要二百多分毒啊?

这个当然是开玩笑。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是能够致命的。例如其中的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桃仁、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能够在消化道里产生致命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能够导致癌症。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有些人会说,对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这么多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用酒精浸泡,其实就是一种毒酒,但是一做虚假广告,就有那么多人敢喝,我只能佩服他们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勇气。

找不对律师也是很可悲的。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你可能还要感激这个律师吧?

往期精彩回顾

年的12月4日——一个值得禹州市的公职人员怀念的日子!

禹州苌庄镇张先生请求哪个律师能帮帮他?

网爆!禹州范坡镇一副镇长谈“西藏问题”满嘴跑火车!

村干部工资调整,一般不超过元,合理不?为啥都争着当?

支持褚河镇某村在换届选举中被打村民实名举报!附视频!

网爆!禹州褚河镇某村换届选举期间发生斗殴事件!

关于教师及其他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的提案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xw/8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