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病案分享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将咳嗽明确的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事实上临床问题错综复杂,在有的病案中却难以完全区分开来,二者常相似相兼,正所谓“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就引发咳嗽的病因来说外感六淫皆可导致咳嗽,即“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可令人咳”;其他诸如饮食不调,情志不遂等等亦可致病。咳嗽的病位,不限于肺,不离于肺,早在《内经》就有“五脏六腑,皆可令咳,非独肺也”的高明断语。咳嗽的病性寒热虚实皆有可能。

事实上,临床上有的咳嗽病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有两句俗语,一句是说“咳嗽咳嗽,医家的对头”;另一句是“病人嗽一嗽,医生的眉头皱一皱”,即是指有的咳嗽病是很让医生头疼的。今从临床病案中,选择部分案例,略加分析,一方面以作经验总结,以待提高;另一方面,以作经验分享,抛砖引玉。

1、唐某某女61岁初诊时间:年5月18日

患者因咳嗽10余日就诊。

望诊:舌苔薄白。

问诊:痰多,泡沫状,鼻涕稠,大便正常。

切诊:脉关浮滑。

诊断:咳嗽

辨证:肺寒咳嗽

病机:肺寒停饮

治法:温肺化饮

处方:小青龙汤

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

辽细辛10g五味子10g法半夏10g炙甘草6g3付

年5月27日复诊,咳嗽大为好转,原方加白芥子10g与方3剂继续服用巩固。

2、刘某某女1岁年8月30日初诊

患儿因咳嗽1月由父母带来就诊。

望诊:舌苔薄白。纹浮。

闻诊:声嘶哑。

问诊:咳嗽夜甚,有痰声,纳差,大便可。

麻黄3g桂枝5g白芍5g干姜3g

辽细辛3g覆盆子3g法半夏5g炙甘草3g3付

3、樊某某女58岁初诊时间年9月29日

患者因反复咳嗽1年,多方医治疗效不明显来诊。

望诊:舌质淡苔薄白腻满布。

问诊:患者咳嗽反复1年,刻下咳嗽,痰白,味咸,右侧耳心痛,恶风,背心冷,鼻塞。大便可。

切诊:脉沉小紧,尺弱。

诊断:咳嗽

病机:风寒束肺,阳虚饮停

治法:宣肺降逆,温化水饮

处方:小青龙汤化裁

附片10g法半夏10g麻黄8g桂枝15g

白芍15g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

川芎10g白芷15g辛夷10g炙甘草10g6付

10月11日复诊咳嗽好转,它症明显减轻,以前方化裁继服6付而愈。

按:此三案皆用小青龙汤化裁治愈。小青龙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外有表寒,里有停饮之证,条文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此方外可辛解表邪,内可温化饮邪,表解饮去,诸证自愈。历代医家以其治疗咳嗽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并不局限在外感病之中,很多久治难愈的咳嗽,只要符合肺寒停饮的病机,皆有良好的疗效。

4、李某女55岁年7月7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近1年就诊。

望诊:舌质淡中凹苔薄后部腻。

问诊:咳嗽近1年,咽痒则咳,咳甚则吐,有时有咸白痰,平素痰多,眠差,夜尿频,梦多,大便正常。肝肾有囊肿,下肢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

切:脉沉微。

处方:小青龙汤化裁

桂枝15g白芍15g干姜10g细辛10g

五味子10g法半夏15g炙甘草10g红参5g

巴戟天10g白术20g茯苓15g制淫羊藿10g3付

年7月11日二诊

脉沉微,舌中凹质淡苔薄白。咳嗽、眠差依然,无明显缓解。

处方:小青龙汤化裁

黑附片10g法半夏10g桂枝15g白芍15g

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红参10g

炙甘草10g炙麻黄2g紫苏梗15g当归10g3付

年7月18日三诊。患者叙述咳嗽略有好转,但是仍然很厉害。

脉沉微,舌中凹中苔略腻,

处方:肾气丸合金水六君煎、附子理中汤化裁

黑附片10g肉桂2g熟地5g当归10g

山药20g红参10g干姜5g泽泻10g

茯苓20g白术20g紫菀5g款冬花5g

法半夏15陈皮付

年7月23日,患者自述服上方后咳嗽大为减轻,想继续调理其高血压,肝肾囊肿。

按:患者年近花甲,咳嗽时间长,痰多色白,舌质淡,初诊用小青龙化裁欲温化痰饮疗效不佳,二诊加附片,加强温化之力,虽有小效,却无明显改善,三诊仔细思考,据其年近花甲,病程时间长,痰咸,尿频等症状,诊断为肺肾两虚之证,从肾论治为主,以肾气丸合金水六君煎、附子理中汤化裁而收效。

5金某男32岁初诊时间:年6月19日

患者因咳嗽两周来诊。

望诊:舌苔前薄白满布,中后黄腻,右侧舌根部剥落,

问诊:咳嗽,咽中痰滞,倦怠,大便偏稀2-3次/天

切诊:脉寸关缓小紧左尺弱

病机:风寒束肺,脾虚蕴湿,肾精不足

治法:宣肺散寒,化湿益肾

处方:金水六君煎化裁

广藿香15g苏叶10g前胡10g广桔梗10g

茯苓20g陈皮10g枳壳10g干姜5g

厚朴10g防风10g泽泻15g熟地5g

当归5g法半夏5g3付

年6月24日言服前方当晚咳嗽即未发作,以前方化裁继续服用3付巩固。

按:患者虽然病程不长,病情不重,但咳嗽的病情却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外感病,从舌脉等症状来看,其上有风寒束肺,中有脾虚蕴湿,下有肾精不足,当时素体脾肾两虚,近期感受风寒,可谓是伤寒杂病夹杂。要治疗其咳嗽,不能不考虑其素有之态。仔细考虑之后用金水六君煎肺肾两顾,再加宣肺化湿之品,希望能收到一点疗效,意料之外疗效甚佳。

6、王某某男1岁5月年8月12日初诊

咳嗽,黄涕,大便可。舌质前红,舌苔薄淡黄,纹浮青。

辨证:风热咳嗽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

治法:辛凉宣肺

诊断:风热咳嗽

处方:桑菊饮化裁

桑叶10g菊花5g广桔梗10g光杏仁5g

芦根10g甘草3g薄荷5g蝉衣5g前胡5g

兔耳风3g2付

袁某某女3岁初诊时间:年8月31日

咳嗽,清涕,唇红,咽肿,大便今日略稀。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广桔梗10g光杏仁5g桑叶10g云苓15g

枳壳5g薄荷5g防风10g甘草3g

桑白皮5g前胡10g2付

按:以前两案患儿或涕黄,或舌前偏红,或舌苔薄黄,或脉浮数,或唇红,属于风热咳嗽,药物治疗若误投辛温,则如抱薪救火,当用辛凉之法,选择轻清宣达,凉而不遏之品,遵循“治上焦如羽”的法度。

7、韦某女67岁初诊时间年8月29日初诊

望诊:舌苔淡黄腻中后部厚

问诊:患者自述咳嗽多年,夜间鼻塞,晨起活动后缓解,大便2-3天一行,便质尚可。

切诊:脉寸关举之浮紧,重按弱,尺弱为甚。

辨证:风寒束肺,痰湿蕴脾,肾气不足

治法:宣肺散寒,燥痰化湿,益肾

处方:

广藿香20g苏叶15g前胡10g云苓20g

陈皮10g法半夏15g厚朴10g细辛5g

干姜5g砂仁10g炒苍术20g上肉桂2g

红参5g6付

9月13日患者复诊声称咳嗽大为好转,前方加杜仲15g、辽细辛5g继续服用6剂巩固。

按:患者已近古稀,咳嗽多年,据诸证来看,是肺脾肾三脏同病,当属内伤咳嗽,在药物选择上选用即能疏散上焦风寒,又能芳化中焦湿邪的藿香苏叶;在扶助正气上以理中加肉桂脾肾兼顾,没料到有如此明显之效。

8、董某男1岁6月年10月25日初诊

反复发热史,刻下:咳嗽,有痰,晨起咳甚,清涕,大便正常。脉浮紫,舌苔薄白。

病机: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气郁津凝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处方:杏苏散化裁

苏叶10g光杏仁10g陈皮5g茯苓10g

法半夏5g广桔梗10g枳壳5g炙甘草2g

蜜紫菀3g3付咳止

按:此患儿之前必是风寒袭肺导致发热,就诊之时,表证已微,以肺气不宣为主要矛盾,寒亦不重,故选用杏苏散化裁治疗。若寒重,则杏苏散力量不足,本人临床时,或在此基础上加干姜、辽细辛,或可选用小青龙汤。至于杏苏散与小青龙汤的区别《温病条辨》中已有论述,可以借鉴。

9、张某某女66岁年1月16日初诊

患者年10月因右肺部真菌感染而行手术,术后咳嗽仍未改善而就诊。有高血压、糖尿病史。

望诊:神情倦怠,体态正常,咳嗽频频,舌质中略红舌苔白腻根部厚。

问诊:阵发性咳嗽,咳甚胸痛,无痰,大便正常。

切诊:脉浮紧数。

诊断:咳嗽

辨证:寒湿咳嗽

病机:寒湿束肺,肺气不宣

治法:散寒除湿,宣肺止咳

处方:九味羌活丸合苇茎汤、瓜蒌薤白汤化裁

羌活10g防风15g川芎10g生苍术15g

辽细辛5g广桔梗10g光杏仁10g芦根20g

薏苡仁15g枳壳10g瓜壳15g薤白6g3付

年1月20日二诊

脉浮紧略数,舌苔白腻中后厚,咳嗽无减轻。

桂枝15g川芎10g防风15g羌活10g

生苍术15g辽细辛10g广桔梗10g光杏仁10g

枳壳10g瓜壳15g厚朴10g砂仁10g3付

年1月23日三诊

脉紧,舌苔白根部厚腻,阵发性咳嗽好转

广藿香20g苏叶15g防风15g桂枝10g

炒苍术15g辽细辛5g广桔梗10g光杏仁10g

枳壳10g厚朴10g砂仁10g红参3g3付

按:a.此患者虽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手术史,但是中医治疗仍需辨证论治,不可在真菌二字上斡旋,落入西医抗真菌的思维中去。根据中医理论分析,患者就诊之时表现出寒湿束肺,肺气不畅,久郁化热的特点,因此初诊时以九味羌活丸合苇茎汤、瓜蒌薤白汤化裁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宽胸理气清热,与方3剂,二诊时患者声称服前方咳嗽并无减轻。

此时医者当思考是辨证治疗用药的思路有问题,还是疾病病情深厚药效未至,抑或是其他问题。

若是治疗思路问题,则需另谋出路,所谓“不效必更方”。若辨证无异,用药也没有问题,是病情深锢,药物积累未够,则需坚持自己的辨证治疗原则,不可动摇,所谓“不效不更方”。前者需要开阔的思路,解放的思想,后者需要坚定的信心和病家的信任,在这种用药无效,却坚持不改方的情况下,病家的信任特别重要。三诊时咳嗽好转,继续调理至2月份而痊愈。

b.这种类型的咳嗽病例治疗时严禁单纯运用止咳药物。

《圣方治验录》作者邹趾痕先生在对肺痿病治疗时,提出以救肺为急务、严禁止咳的要点,批判一般医生不知道应该急救其肺,反而以止咳求一时之效。邹氏的这个见解对很多咳嗽病例都是有参考意义的。

事实上,对于一个病症的认识既要从邪气的一方面来认识,也要从正气的一方面来认识。肺痿之咳嗽,从邪气的角度来说,是邪气对于肺脏正常宣降功能的严重影响;但从正气的角度来说,亦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祛邪外出的一个表现。因此,患者咳嗽虽重,却不可一味的运用止咳药物,追求一时的疗效,反而应该认识到此时应以救肺为急,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以驱除浊痰脓瘀等等,以求达到肺脏本身功能恢复的根本疗效。

妄用止咳,虽可能取效于一时,但是却会加重气郁津凝的状态,加重病理产物的淤积状态,进一步损伤肺的正常宣降功能,不能从根本上获得长期的疗效。

这种以恢复肺脏正常生理功能为指导思想的治疗方法,不仅仅在肺痿病的治疗中有积极意义,在治疗其他有关肺脏的疾病时,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如现代社会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肺癌疾病。

临床的咳嗽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一六岁的小孩却咳嗽5年,来诊时我们笑称年龄不大,病史不短,诊断后我们认为是痰湿咳嗽,以二陈三子汤化裁化痰燥湿治疗一段时间而愈;又如一孙姓女孩,来诊时咳嗽频频,其母称一分钟内约咳嗽80次,痰黄,舌红苔黄腻,脉数,诊断后我们认为是痰热咳嗽,以清金化痰汤化裁而愈。虽然以上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可是,事实上,在临床中在有的疾病中我们并不能一次就将病机把握准确,甚至是需要数次才能把握准确,个别病案甚至病机模糊不清,需要以治为辨,个别病案用药之后在显效之前反而病情加重。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有的咳嗽病是很让医生头疼的,曾有一廖性病人,其全家一直都是我的病人,可是她的数十年咳嗽治疗约两月却毫无改善。

总的来说,外感咳嗽相对来说治疗要简单的多,而慢性咳嗽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疾病,因为五脏六腑出了问题都可以导致慢性咳嗽的发生,它的治疗必须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神下,对病情详加辨别,仔细审查病情之后,针对病机用药才可能取得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病非人体素有,能得亦能除。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发扬好中医。欢迎留言、私信交流,只要不是在看病,我会尽快回复大家。

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因每个人体质不同,建议如有健康问题需要调理请找正规中医予以辨证论治,不可自行服药。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本诊所及作者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长清岐黄中医诊所徐长卿,,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z/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