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燥不如做一杯五汁饮,润肺养胃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进入秋季,天气仍较炎热,不少人会有“秋燥”的情况,这时在家调配一些“五汁饮”,可有效预防。

五汁饮,出自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由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组成。原方用法: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1.梨汁

梨为蔷薇科梨属乔木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的果实。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中医谓其有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清心除烦、润肺生津、解酒的功效。用于肺燥咳嗽、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痰热惊狂、噎膈、目赤胬肉、烫火伤等。

大众所熟知的秋梨膏来自《医学从众录》,书中记载:秋梨克,麦门冬32克,款冬花24克,百合32克,贝母32克,冰糖克。

具体做法:梨切碎榨取汁,梨渣加水再煎煮1次,过滤取汁,二汁合并备用;麦门冬、款冬花、百合、贝母加10倍量水煮沸1小时,滤出药液,再加6倍量水煮沸30分钟,滤出药汁,二液混合;将药液兑入梨汁,小火浓缩至流浸膏,加入捣碎之冰糖末,搅拌令溶;每服10~15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2.荸荠汁

荸荠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球茎。其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消积、凉肝的功效。荸荠性寒,对阳热亢盛之体或热病后期阴虚之人补养作用较为明显,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

3.鲜苇根汁

苇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肺胃实热所致之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吐、热淋涩痛等。

《食医心鉴》载,芦根~克,竹茹15~20克,粳米60克,生姜2片。先将芦根、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粥欲熟时加入生姜,稍煮即可。适用于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胃热呕吐、呃逆,及肺热咳嗽及肺痈病患者。

4.麦冬汁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草本植物,中间或近末端具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本草衍义》《本草备要》中均记载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其能养心阴,清心热,并有一定的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所致的心烦、心悸怔忡等症。

5.藕汁(或用蔗浆)

藕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茎,味甘,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热淋等。

《圣济总录》载生藕汁饮,生藕汁半盏,生地黄汁半盏,上2味相合,温服,分为3次,治消渴,心中烦热。

甘蔗为禾本科甘蔗属植物甘蔗的茎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生津、润燥下气、解毒醒酒的功效。用于烦热、消渴、呕哕反胃、干咳、大便燥结、痈疽疮肿等。

《本草纲目》载用甘蔗汁1.5升,青粱米克。煮粥,日食2次,极润心肺。

以上五种药食两用之品,性皆凉润,适用于初秋尚热之温燥。温燥对人体的影响,一为肺燥,一为胃燥。通常来讲,肺喜润恶燥,胃以润为喜,这俩脏腑最怕燥,且肺胃相关,燥气可互相传导。故而到了初秋温燥节气,大家要多喝水,多吃甘润的食品。

#秋分聊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z/13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