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综合方案欧洲版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综合方案

(欧洲版)

作者:赵国惠中医师

序言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衷中参西,

共克瘟疫。

庚子年前后,新冠病毒肆虐中国大地,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中西医通力合作,终战胜瘟疫病邪,迎来春暖花开。然疫毒东方唱罢,西方登场,欧美现已成大爆发之势,却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中国,中医药以其高效简廉等特点,成为这次抗疫成功的主要力量之一。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余身处西欧,以中医为业,目睹疫病危害之大、影响之广,深感东方之智慧、中医之医道,值得世界各国积极借鉴。故参考中国抗疫之成功经验,并结合欧洲当地之实际情况,拟一中医防治综合方案,希能自助助人,同舟共济,战胜瘟疫。

目录

一、总论

1、气候体质、多发病证

2、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3、治则治法、综合防治

二、内治

1、中国草药

2、中国药茶

3、法国药茶

4、日常食疗

5、岭南食方

三、外治

1、针刺、艾灸

2、精油、推拿

3、外洗、泡澡

4、熏蒸、喷洒

四、气治

1、站桩静功

2、太极动功

附录:作者简介

一、总论

1、气候体质、多发病证

欧洲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以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以余所居之法国为例,其地理位置处于西欧,冬季寒冷而多雨,其气候特征为寒湿,而以北部地区尤甚。

加之人们平时进食生冷冻饮较多,并喜食牛奶奶酪等寒湿之物,故其人群总体体质特征以寒湿为主。

冬春季本为流行病多发时期,今年春分节气后仍有小雪下降,气温较为寒冷,故气候变化失常之影响,使得流感、新冠肺炎等肺系疾病更易横行。

2、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天气之寒湿,引动人体之寒湿,天人相应,两虚相感,内外相因,加之疫毒流行,人员流动性较大,故而病生而传播广泛。

现阶段仍以湿邪表现最为突出,分寒热两大证型,其时虽为春季,气候乍暖还寒,法国人体质又大多为寒湿质,故以寒湿疫病为主,以湿热温病为辅。

以伤寒六经辨证,冬季以太阳病(风寒表证)、太阴病(寒湿里证)为多见,而至春季,天气渐暖,木气生发,相火始升,故少阳病(寒热相杂、半表半里证)亦为常见。

以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则以卫分(风热表证)、气分(热盛里证)、上焦(邪热壅肺证)、中焦(湿热中阻证)等病证为多见。

同时,还应该根据各地环境、气候,以及个人体质、病证等特点,实行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3、治则治法、综合防治

以《黄帝内经》治未病学、中医圆气学、伤寒学、温病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三因制宜、内外治法、食药防治、炼气守神等治则治法。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守中运圆,升降阴阳,随证治之。

具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寒湿体质或病证的人群,应以散寒除湿、扶阳运中、宣肺化饮、燥湿化痰为治法。而对于一些阳热体质或病证的人群,应以清热祛湿、或清热润燥、肃肺通腑、化痰开窍为治法。若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者,则应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分清主次,辨机论治。

此外,在中医理法框架下,结合本人在欧洲的一些实践经验,引入法国芳香疗法,以及欧洲传统食物草药,灵活运用现行可用的方法手段和物质资源,构建出一个符合欧洲实际情况的中医防治综合方案。

二、内治

1、中国草药

此处所列中国草药是在中国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关于流感、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欧洲当地的气候特征、人群体质进行辨证论治而提出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些方药在治疗本次的新冠肺炎、流感等流行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行之有效。而在目前缺乏特效西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治疗经验就尤其值得重视和借鉴。

其大体上将病证分为寒热两大证型,寒证以伤寒的六经辨证为主,热证则以温病的卫气营血以及三焦辨证为主,每证再细分数证,并列举相应的备用方剂,以供大家参考。

(注意:方中所列药物及剂量为参考用药,与原方所载亦略有不同,应用时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根据病证的实际情况,或加减化裁,或组合增益。)

(1)伤寒证治

(A)太阳病

(a)风寒表证

杏苏散

苏叶10g、桔梗10g、苦杏仁10g、前胡10g、

枳壳6g、法夏8g、陈皮10g、茯苓15g、

炙甘草6g、大枣10g

荆防败毒散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6g、

川芎6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6g、

桔梗8g、茯苓20g、炙甘草8g

麻黄汤

生麻黄6g、桂枝10g、苦杏仁10g、炙甘草6g

(b)痰饮郁肺证

小青龙汤

炙麻黄6g、桂枝10g、白芍10g、五味子8g、

法夏8g、细辛6g、干姜8g、炙甘草6g

麻杏苡甘汤

生麻黄6g、苦杏仁10g、薏苡仁30g、炙甘草6g

三子养亲汤

紫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

(B)少阳病

(a)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

柴胡30g、黄芩10g、法夏10g、炙甘草10g、

党参10g、大枣10g、生姜10g

(C)阳明病

(a)腑实燥热证

大承气汤

大黄10g、芒硝8g、厚朴20g、枳实10g

(D)太阴病

(a)寒湿里证

藿香正气散

广藿香10g、苏叶10g、白芷6g、桔梗6g、

姜夏8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g、

大腹皮10g、厚朴10g、炙甘草6g

(b)痰湿中阻证

苓桂术甘汤

茯苓30g、桂枝8g、白术15g、炙甘草8g

二陈汤

法夏10g、陈皮10g、茯苓20g、炙甘草8g、

乌梅8g、生姜8g

(E)少阴病

(a)阳虚内寒证

四逆汤

制附片15g、干姜10g、炙甘草8g

(F)厥阴病

(a)寒厥证

参附汤

人参10g、制附片10g

四味回阳饮

制附片15g、干姜10g、炙甘草8g、人参10g

(2)温病证治

(A)卫分/上焦

(a)风热表证

银翘散

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芦根15g、淡豆豉10g、竹叶10g、生甘草10g、荆芥3g

桑菊饮

桑叶15g、菊花15g、连翘15g、薄荷8g、芦根15g、苦杏仁10g、桔梗10g、甘草8g

(b)邪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生麻黄6g、苦杏仁15g、石膏30g、甘草6g

(B)气分/中焦

(a)燥热里证

白虎汤

石膏3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10g

增液汤

生地30g、玄参30g、麦冬10g

宣白承气汤

大黄10g、石膏15g、苦杏仁10g、瓜蒌皮10g

(b)湿热里证

三仁汤

苦杏仁10g、白蔻仁8g、薏苡仁30g、厚朴10g、法夏8g、竹叶10g、通草8g、滑石15g

达原饮

槟榔10g、草果5g、厚朴10g、黄芩15g、知母10g、芍药10g、甘草5g

蒿芩清胆汤

青蒿15g、黄芩15g、法夏8g、陈皮8g、赤茯苓30g、竹茹15g、枳壳6g、碧玉散9g(滑石、青黛、甘草)

(C)营分/下焦

(a)营热阴伤证

清营汤

水牛角30g、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0g、竹叶心3g、丹参6g、黄连3g、银花10g、连翘6g

(D)血分/下焦

(a)热厥证

安宫牛黄丸

中成药,长于清热开窍。

紫雪丹

中成药,长于镇静止痉。

苏合香丸

中成药,长于开窍醒神。

2、中国药茶

(1)寒证

风寒表证:苏杏宣肺饮

苏叶3g、甜杏仁6g、桔梗3g、陈皮3g、炙紫菀3g、炙甘草2g、大枣1个、生姜3片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寒湿里证:藿香正气饮

藿香3g、白豆蔻3g、茯苓6g、陈皮3g、白术3g、干姜3g、桂枝3g、炙甘草2g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2)热证

风热表证:银翘桑菊饮

金银花3g、连翘3g、桑叶3g、菊花3g、薄荷3g、桔梗3g、甘草2g、乌梅3g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湿热里证:芩连朴苓饮

黄芩2g、连翘3g、厚朴花3g、佩兰2g、白豆蔻2g、茯苓5g、薏苡仁5g、竹叶2g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3、法国药茶

(1)寒证

风寒表证:罗勒茶

罗勒3g、甜杏仁6g、橙皮3g、甘草3g、款冬花3g、生姜3片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寒湿里证:百里香茶

百里香3g、小豆蔻3g、肉桂3g、橙皮3g、甘草2g、生姜3片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2)热证

风热表证:洋甘菊茶

罗马洋甘菊3g、牛蒡3g、薄荷3g、甜杏仁6g、甘草3g、柠檬2大片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湿热里证:马鞭草茶

柠檬马鞭草3g、苦橙花3g、贯叶连翘3g、小豆蔻2g、蒲公英3g、车前草3g

泡茶,以开水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4、日常食疗

(1)寒证

风寒表证:芹菜萝卜汤

白萝卜g、芹菜50g、生姜15g、八角3个、香叶4片、牛肉g

煲汤,大火烧开,小火煲两小时后,下芹菜,并加盐适量,即可食用。

寒湿里证:胡椒猪肚煲

猪肚1个、胡椒3g、生姜10g、大葱1根

将胡椒、姜、葱、料酒、盐、油等拌匀,入于猪肚中,用棉绳绑住两头。放于砂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烧开,文火煲两小时。捞出,切片,食用,并饮汤。

(2)热证

风热表证:芝麻葛根糊

葛根粉50g(约3大调羹)、白芝麻5g(约2小调羹)、白糖30g(约2大调羹)

先将葛根粉放入ml冷水中,再入白糖,并调匀成稀糊状。然后,大火加热烧开后,小火煲10分钟左右,且需边煲边用汤勺搅拌,直至糊粉呈透明状。关火后,倒入小碗中,稍静置冷却成米糊状。将白芝麻干炒至微黄,完全冷却备用。待食前,将白芝麻撒于糊面上,即可。

湿热里证:薏豆小米粥

薏苡仁g、红豆50g、绿豆50g、黄小米g、陈皮1个

先将薏米、红豆、绿豆、陈皮煲1小时,再下小米煲1小时,即可食用。

5、岭南食方

(1)葛根牛蒡汤

适宜:风热外感、咽痛咳嗽者。

组成:鲜粉葛g、鲜牛蒡g、鲜怀山g、竹蔗g

加减:若素为痰湿体质,则去竹蔗,加薏仁30g。

可根据需要,加入肉类,如猪肉、猪骨等。

制作:以上食材放置煲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煲90分钟,加盐少许,即可食用。

(2)清肺枇杷汤

适宜:肺热咳嗽、痰黄咽痛者。

组成:枇杷叶15g、龙脷叶15g、南北杏各6g、川贝10g、桔梗3g、无花果5个

加减:可根据需要,加入肉类,如猪肉、猪骨、猪肺等。

制作:以上食材放置煲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煲1时,加盐少许,即可食用。

(3)乌梅甘草饮

适宜:咽喉肿痛,虚火上浮者。

组成:乌梅30g、甘草15g、陈皮15g、桔梗5g

制作:以上食材放置煲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煲1时,倒出汤液,当茶饮用。

(4)萝卜芹菜汤

适宜:痰湿咳嗽、风寒外感者。

组成:白萝卜g、香芹g(后下)

加减:若为风寒之证,则加生姜15g,八角3个,香叶4片。

可根据需要,加入肉类,如猪肉、猪骨、羊肉、牛肉等。

制作:将切好的白萝卜放置煲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煲90分钟,加入香芹及盐少许,即可食用。

(5)苏杏二豆汤

适宜:风寒外感、痰湿咳嗽者。

组成:苏叶3g(后下)、南北杏各6g、新会陈皮1个、茯苓30g、党参20g、大枣3个、黑豆g、眉豆g、葱白2根、生姜15g(约拇指大块)

加减:可根据需要,加入肉类,如猪肉、猪骨等。

制作:将以上材料(除苏叶外)放置煲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煲分钟,至豆松软,加入苏叶及盐少许,再煲5分钟,即可食用。

三、外治

1、针刺、艾灸

(1)寒证

风寒表证:

少商、尺泽、迎香、后溪、昆仑、风池、膻中、肺腧

寒湿里证:

隐白、太白、阴陵泉、丰隆、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

(2)热证(热证少灸)

风热表证:

少商、尺泽、鱼际、商阳、合谷、后溪、阳池、大椎

湿热里证:

鱼际、商阳、合谷、太冲、阴陵泉、阳陵泉、丰隆、中脘

(3)用法

针灸选穴如上所述,而补泻手法,则寒证用补法,热证用泻法。

2、精油、推拿

(1)寒证

风寒表证:

西洋蓍草3滴、锡兰肉桂叶1滴、欧洲赤松3滴、白桦3滴、澳洲桉树3滴。(稀释油:橄榄油10ml)

寒湿里证:

广藿香3滴、沉香醇百里香3滴、沉香醇樟3滴、香蜂草2滴、苦橙2滴。(稀释油:橄榄油10ml)

(2)热证

风热表证:

澳洲桉树3滴、互叶白千层3滴、绿薄荷2滴、美国冬青2滴、罗马洋甘菊3滴。(稀释油:橄榄油10ml)

湿热里证:

柠檬马鞭草3滴、紫罗兰3滴、真正薰衣草3滴、广藿香2滴、苦橙3滴。(稀释油:橄榄油10ml)

(3)用法

搽于患处,并须参考前面的针灸辨证选穴,结合相关部位、经穴、推拿手法等,进行香疗。

3、外洗、泡澡

(1)洗手、洗澡

寒证:藿香香皂、艾草香皂

热证:薰衣草香皂、金盏菊香皂

用法:外洗。

(2)药泡、药浴

寒证:藿香10g、迷迭香20g、百里香20g、艾叶10g

热证:桑叶20g、洋甘菊20g、金盏菊10g、薄荷10g

用法:浸泡。

4、熏蒸、喷洒

(1)精油熏蒸

精油:广藿香3滴、香蜂草3滴、澳洲桉树3滴

用法:用扩香器于室内熏蒸。

(2)香药熏蒸

草药:艾草、苍术、迷迭香、百里香

用法:于室内燃烧艾草等芳香辟秽之草药,以烟熏之,可杀毒避瘟。

(3)精油喷洒

精油:澳洲桉树3滴、罗文沙叶3滴、广藿香3滴、桉油醇迷迭香3滴、沉香醇百里香3滴、香蜂草3滴、柠檬香茅3滴、真正薰衣草3滴(稀释:75%酒精5ml、净水50ml)。

用法:入于喷洒容器内,摇匀后,喷洒手部、身体(注意:不可直对面部及五官喷射),或房屋,以消毒避邪。

(4)香药喷洒

草药:

苏叶10g、荆芥10g、白芷10g、广藿香10g、香茅10g、桉叶10g、薄荷10g、生姜30g

用法:于大锅内,加水1升,大火烧开后,小火烧5分钟,香气大出即可。然后,待冷,过滤,取其药液,入于喷洒容器内,可加净水适量稀释,摇匀后,喷洒房屋住处,以消毒避邪。

说明:此法所用材料皆为自然之草药,较之大量喷洒化学消毒药剂,安全而环保,不会造成空气、水体、土壤污染,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四、气治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注:此语为宋代补入之内容,其原为道教医学关于防治瘟疫之论述。)又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在流行病期间,加强自身之正气以抵御病邪也十分重要。除了用针、艾、药、食等方法防治之外,还可以炼气守神,即固护人体之正气,并使心理平和,情志调畅,以更好的养生防病。具体有太极拳、导引、站桩、静坐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相对于现代竞技运动,更适合于养生康复,并可达到身心俱调的防治效果。实际上,医院中,这些传统运动亦得以大力推广,而且深受患者欢迎,成为别具特色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下面主要示范站桩静功和太极动功。

1、站桩静功

站桩,又名为立禅,为气治之静功。《黄帝内经》中亦有“独立守神”之说,为站桩之核心理念。其从形意拳、意拳桩功中,撷取8个核心动作,重新编排而成。若有大树,对树站桩,气感更强,养生效果更好。具体动作见本人示范照片。

2、太极动功

太极,即太极拳,为气治之动功。本人在陈杨二家太极拳基础上,撷取其精要,重新编排而成圆气太极(24式)。其包括24个动作,涵盖9种手法、6种步法、3种身法。具体动作见本人示范视频。

作者简介

赵国惠

字必文,号玄之,广东台山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专业,中医研究生,执业中医师。

对中医经典、道家思想、易学术数有较深研究,崇尚性命合一之道,倡导医易汇通之法,阐扬彭黄圆气之学。

曾为广州道教协会道医馆中医师,现长居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欧洲发展推广中医及道家文化,并于法国、瑞士中医药学院任职教师,主讲《黄帝内经》等经典课程。

已出版个人专著:《黄帝内经圆解》(广东科技出版社,.9),及发表《黄帝内经土枢四象数术藏府观考释》、《黄帝内经易道贯珠》、《黄帝内经斗枢释用》等学术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i/8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