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4大错误,别再犯了!
1只喝汤,不吃“汤渣”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
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2爱喝“独味汤”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3爱喝滚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
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喝烫食者食道癌高发。
4汤水泡米饭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
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喝汤八大原则,需牢记
1晨起,最适合喝肉汤因肉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消化可维持3~5小时,避免人们一般在上午10~12点这个时段,易产生饥饿和低血糖现象。
2不同季节,喝不同的汤如夏天,宜喝绿豆汤;冬天,宜喝羊肉汤等。可以预防季节性疾病。
3体胖者,餐前喝一碗蔬菜汤既可满足食欲,又有利减肥。体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汤可增强体质。
4进食前喝半碗骨头汤孕产妇、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进食前喝半碗骨头汤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钙。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头汤。
5月经前,适合喝性温和的汤不要喝大补的汤,以免补得过火而导致经血过多。
6感冒,不适合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这些油腻的汤,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7喝汤,不能长期只喝一两种应该各式汤饮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营养。具有食疗作用的汤,要经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为宜。
8胃病患者,饭前需喝汤对于胃病患者,正确的喝汤方法是饭前先喝几口,为口腔、肠道涂抹一层润滑剂,减少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促进消化腺分泌。
哮喘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中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哮喘患者紧急发作时,那种无助的窒息感我们也都有所见闻。邓丽君、贝多芬等也都因哮喘而离世。
今天肺病呼吸专家郭玉琴主任带我们认识这种让人无力抵挡的疾病。
专家解读哮喘
哮喘,又叫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多因感冒、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病主要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等部位。
异味、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异体蛋白等都可能引发哮喘。
香味浓烈的化妆品、花粉、尘螨等也都能诱发哮喘。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里有分哮跟喘,哮是以声响名,喘是以气息言,同时哮喘有三个原因。
外有非时之感:相当于我们说感受外邪,即感冒,不是当时之气叫邪气。
内有壅塞之气:内部气机不畅,突然生气等,也会引发哮喘。
膈有胶固之痰:指胸廓横膈膜有有形之痰堆积,导致上焦、中焦通路不畅,当祛痰。
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哮喘,如慢阻肺、肺心病等疾病后期会引起哮喘。
中医对哮喘的分类
哮喘从发病的类型,可分为三种。
(1)寒哮:也叫冷哮,表现为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短促,白色泡沫痰,形寒怕冷,口不渴或喜热饮。
(2)热哮:表现为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粘稠黄痰,易出汗,面赤身热。
(3)虚哮:根据原因,又分为两种
肺气虚:表现为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多有畏寒;
肾气虚: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腰膝酸软。
哮喘的辩证治疗
寒哮治疗-小青龙汤
治则: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处方:小青龙汤
一位60来岁的老先生,咳喘厉害,平日不爱喝水,喝水也是爱喝温烫一点的开水,晚上睡觉都得要一个暖宝宝,手脚怕冷,背捂寒,冬天一般人盖一床棉被,而他却怕冷到需要盖两床被子。经过郭玉琴专家辩证他属于寒哮,用了小青龙汤,大概一周的时间,老先生怕冷的症状就明显缓解了,咳喘也好了许多。
热哮治疗-定喘汤
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郭主任还给我们推荐了两款代茶饮,对于寒哮和热哮具有长期保健作用:
寒哮保健茶饮:生姜、甘草、五味子。
热哮保健茶饮:甘草、款冬花、杏仁。
中药茶饮的用法因人而异,您可以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