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13讲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癜风怎麽治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细目一 概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当禁忌。

     细目二 温化寒痰药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湿痰、寒痰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   (2)呕吐。为止呕要药,尤对痰饮或胃寒呕吐为宜。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2.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湿痰、寒痰证;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3.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4.旋覆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咳嗽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   煎服,3~10g。   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5.白前   降气化痰。

  

  细目三 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2)瘰疬,乳痈,肺痈。   反乌头。

  2.浙贝母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1)风热、痰热咳嗽。长于清肺。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同川贝母。

  3.瓜萎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1)痰热咳喘。   (2)胸痹,结胸。   (3)肺痈,肠痈,乳痈。   (4)肠燥便秘。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4.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胃热呕吐,妊娠恶阻;吐血,衄血,崩漏。

  5.前胡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6.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咳嗽无论属寒、属热,有痰、无痰均可应用。   

(2)咽喉肿痛,失音。   (3)肺痈吐脓。

  7.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传统认为反甘草。

  8.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细目四 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嗽气喘。为治咳喘要药。   (2)肠燥便秘。   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2.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咳喘痰多;肠燥便秘。

  3.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均可用之。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

  4.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5.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6.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7.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咳喘;水肿。 

 8.葶苈子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1)瘀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9.白果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本品有毒,不宜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发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i/6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