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所编写的“方剂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是宋代官办药事机构,后世称为官药局。太平惠民和剂局包括两个部分:惠民局、和剂局。惠民局相当于药店,和剂局即制药工场。一个做药,一个卖药。简言之就是由国家经营的中医药工商联合企业,同时又兼具药政管理的职能。宋朝政府通过“太平惠民和剂局”实行对医药购销的专卖,对当时的医药发展及人民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整理出版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一书,对后世影响颇大。
《局方》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其中包含的许多名方,诸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藿香正气散”等等,在现在临床上依然非常常用。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局方》出来后,得益于其官方的权威性以及成药的方便性,所谓“《和剂局方》之为书也,可以据证检方,即方用药,不必求医,不必修制,寻赎见成丸散,疾病便可安痊。”所以在当时颇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然而人们看病,包括医生诊治,都只是简单的按照《局方》的症状开方,没有深入分析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诸多流弊。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就是深入分析病因病机后诊断出证型,再选取相应的方药以契合病机。如果不严格遵循这个过程,用药反易为害。元代朱丹溪言:“集前人己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何异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冀其偶然中难矣!”当时医生固守《局方》治病,照搬成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泥于《局方》,造成不求病源、温补香窜流弊成风的状况,也促成了不求辨证施治的风气。元代朱丹溪认为滥用书中辛燥之品,易劫伤阴血,非阴虚所宜,这也成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这一学术思想的因素之一。为了纠正世人简单照搬《局方》之偏,也就不断诞生了新的中医学术思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即《局方》)盛行于宋元之间,至丹溪《局方发挥》出,而医学始一变。”也就是说到了元代朱丹溪《局方发挥》一书的出现,中医治病思路、所用方药才有大的变化。
本周推荐:1.中医中药治疗乳癌之讨论
2.清楚这些事情你才能过好整个秋天
3.节后综合征,几招让你恢复元气!
4.这样的款冬花你见过么?
5.北京市长陈吉宁同志视察中关村创客小镇-知疗展位
6.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之讨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