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刘蔚楚经典医案之十五:风寒咳嗽案
赖海标
导读: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多次提到刘蔚楚及其著作《遇安斋证治丛录》。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遇安斋证治丛录》,该书于年首次出版,年重版。
风寒咳嗽案(原文略)
病者:李君,三十岁,浙江嘉善枫池人,现任上海市党部文书。
症状:咳嗽胸闷,咳痰不出,鼻塞不通,脉左细软,右浮而弦,寸部尤大。
辨证:气弱阴亏,风邪束肺,气虚兼燥,所以咯吐不易,咯吐不利则痰结,痰结则胸闷。
治法:宣肺理气化痰,用药宜清宜轻。
处方:细苏梗钱半,嫩射干钱半,甜桔梗二钱,炙杷叶钱半,嫩前胡二钱,粉甘草三分,陈广皮五分,薄荷叶五分,鲜荷蓬二枚,冬瓜仁三钱。
二诊:二剂后病症好转。拟方:紫苏梗钱半,甜葶苈钱半,甜桔梗二钱,款冬花钱半,嫩射干钱半,皂角仁钱半(打),生甘草四分,旧法夏钱半,炙杷叶二钱。
三诊:近日患者因公事繁忙,操劳过甚,以致睡眠不足,诊其脉更浮弦,左较大,舌亦干。拟方:广金钱草钱半,全瓜蒌二钱,款冬花钱半,元胡索钱半,鲜杷叶一片(去毛),射干钱半,硼砂(研细冲服)一分。
四诊:脉滑大,舌苔厚腻,应是燥痰壅盛所致;胸闷已缓,咳仍频多,夜有盗汗,因肺气肝阴交亏,春升已甚,虚燥升动,故盗汗出。拟方:浮小麦三钱,冬瓜仁三钱,全瓜蒌二钱,冬桑叶二钱,甜桔梗二钱,皂角仁钱半(打),款冬花二钱,生甘草五分,鲜杷叶二片(去毛),大白前一钱,旧陈皮(蜜水炙)六分,川郁金一钱。
五诊:脉弦比前略减,舌涎滑,大便困难,治宜清燥顺气化痰,拟方:紫苏梗钱半,风化硝(研末后下)二钱半,甜桔梗二钱,小蓟三钱,桃仁泥一钱,生甘草五分,天葵子一钱,冬瓜仁二钱,川郁金钱半,射干钱半,甜葶苈钱半,旧广皮(淡蜜水洗)七分,皂角刺(糯米水洗)三钱。
六诊:舌苔白厚,前段时间肩膀胁肋牵拉作痛,大便困难,排便后痛减,在此温令季节,身体虚弱之人尤其感到不适。拟方:辛夷花一钱,皂角仁钱半(打),紫苏梗二分,佩兰叶钱半,川郁金钱半,干小蓟二钱,冬瓜仁三钱,生麦芽二钱,嫩桑枝二钱,厚朴花钱半,小白茶饼三枚,煅芒果核一枚。
结果:本病经过二个多月治疗,更换药方八九条,方才痊愈。
按语:
1.辨证方面:患者虽年仅三十岁,但因身体虚弱,感受风寒后出现咳嗽胸闷,咯痰不爽,鼻塞不通,左脉细软,右脉浮弦,寸部尤大等症,辨证属气弱阴亏,风寒束肺,气虚兼燥。据临床所见,年老或体弱之人外感风寒,多见此证,应予重视。
2.治疗方面:治疗上开宣肺气,理气化痰,用药宜清宜轻。所用药物,多则三钱,少则五分,用量甚轻,煎煮亦不宜过久,使其药性升浮走表。随后观其脉症,随证治之,经过二个多月治疗,更换药方八九条,方才痊愈。
3.用药特色:此案肺气阴两虚为本,外感风寒为标,即所谓虚人外感,治宜扶正祛邪,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刘蔚楚先生用药不离苏梗、射干、桔梗、杷叶、桑叶、瓜蒌等药,轻清宣散为主,慎用补益,使邪去而正安。
温馨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