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凉水泉
?锦瑟年华
————
牡丹在西片区可算得上一个大镇,民风淳朴,美如其名。虽地处高寒山区,气候阴湿,但物产丰富,贸易活跃,尤其是骡马市场在周边很有名。每到逢集日,小商小贩、远近村民云集于此,人民生活殷实富足。只是它远离市区,没有一条比较便捷的道路通往外界,人们也常因此感叹“牡丹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不便”。
从镇子到市区,有三条主道。一条由牡丹镇沿稠泥河一直向南,与省道相接;另一条路经秦岭镇,翻越马鞍山到藉口,再经太京镇到市区;最近的一条是由牡丹镇向北,翻过一座叫画音梁的山梁,再穿过一条深沟——普岔沟,与太京镇相接。
画音梁——普岔沟这条路是牡丹通往市区的最短道路。这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每逢夏季,普岔沟常发大水,沟边小路总被冲毁,所以这条路并没有给大家带来真正的便捷。长久以来,出入牡丹的人,都是背着东西,赶着牲口结伴而行。他们从牡丹镇出发,翻过画音梁,再穿过普岔沟走向外面的世界,或是在外面辛苦奔忙到年底,再穿深沟翻大山,回到自己的家里。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洒满汗水和辛酸的沟梁上,能带给人们慰藉和希望的,就是那眼叫不上名字的凉水泉。
凉水泉处在普岔沟中段靠东面的大山脚下。据老人们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眼泉。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窝,泉底的石缝里,有清水汩汩涌出。泉水甘甜清冽,夏不断流,冬不结冰,一年四季,水量不增不减,常流常新。附近的村民都到这里来挑水吃,稍远一点的赶着骡马来驮水。人们把它奉为神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这眼泉。后来,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深挖泉水,依地势搭建了一个人字形屋架,架顶覆以茅草,并从底部用石头砌起来有半人高的石墙,只在石墙与架顶相接的三角形墙面上留有一个正方形出口,仅容一只稍大点的水瓢伸进去,就跟房子的窗户一样,即保证了泉水的干净,又方便取水。在出口中间位置压了一根向石墙外伸出的塑料细管子,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水流就顺着管口流出来,这样,就避免冬天流出的水结冰而毁坏石墙。石墙根的整块青石板,就是这清清细流的滴水石,水流顺着滴水石流向山脚的沟渠。沟渠边上野花野草,异常繁茂,给偏僻沉寂的沟道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这眼泉,它是大山的眼睛,大山因它而有了灵性,因它而更加秀美。它也是大山的血液,滋养着这片荒僻的土地,滋养着一花一木,也滋养着周边辛劳的人们。它奏响生命的乐章,见证着寒来暑往,草木荣枯,世事沧桑……
路过的人,到泉边歇歇脚,喝一气清凉甘甜的泉水,一路的困乏顿时烟消云散。常年奔波在这条路上的人,凉水泉就是他们的慰藉和希望。累了困了,心里惦念着快到泉边了,脚下就又有了劲儿。一到泉边,急切地接一捧从水管里流出的泉水,仰起脖子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困意全无。喝完水,歇歇脚,吹一吹沟底熟悉的风儿,心情也舒展了好多。就是在冬天,穿过寒风呼啸的普岔沟,眼里心里盼的依然是凉水泉。到泉边,卸下行囊,也卸下一身疲惫。就着泉水,吃点随身带的干粮,在泉边避风处晒晒太阳,拉拉家长,说说出门在外的奇闻趣谈,开几句不荤不素的玩笑,彼此戏谑戏谑,然后心满意足地伸展腿脚,继续赶路。
任时光更替、岁月变迁,凉水泉一如既往地默守在这深山巨谷中,与山花为邻,与山风为伴,不急不缓地流淌。
春天,两边的山梁上积雪还未消尽,河道的冷风威力未减。泉四周的冻土开始松软,款冬花早已探出了头,亮黄的花朵温暖了寒意犹存的沟道。过不了几天,春草铺满整个河沟山梁,各色野花点缀其间,蜂蝶嬉戏,沉寂了一冬的普岔沟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泉水从管口款款流出,轻轻地冲洗着泉边的青石。那声音清脆悦耳,美妙的音符便从心底缓缓流淌,思绪也跟着飘向远方……
夏天的普岔沟更令人神往。满眼都是迷人的绿,山坡上“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泉边杂花点缀,如一块块随意铺开的花毯。一串串不知名的红山果缀满枝头,诱惑着蜂蝶,更诱惑着飞鸟、路人。惹人的玛瑙果闪着亮光,红宝石一样的硬果上,五角形的花蒂像个俏皮的小嘴,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泉边的心形款冬花叶硕大丰腴,人们亲切地叫它水荷包叶。正当酷热难耐时,疾奔到泉边,摘一片水荷包叶,随手一折,就是一个漏斗样的小勺子,接一勺清凉的泉水,扬起脖子一饮而尽。有时竟连几只游得忘情的小虾米也一并喝下肚,心里更是美的不得了:喝了凉水泉的虾米眼睛亮,出门在外不迷糊!一连几勺泉水下肚,痛痛快快地打个饱嗝,再接着细细亮亮的水流洗洗手洗洗脸。尽情享受了凉水泉的恩惠,懒洋洋地扬起湿漉漉的脸,眯着眼睛看太阳,眼前是一片醉人的红,竟分不清究竟是山野果,还是新嫁娘的红盖头。凉水泉解了渴,驱走了疲劳,洗去了一路风尘。在泉边,还能生出许多美妙的遐想!
普岔沟的秋景美得可以入画。秋草渐黄,山上色彩缤纷,深浅各异,意趣无穷。格桑花、什样锦娇艳无比,野菊花清香四溢,结了籽的草在沉思中回味一季得失。鸟儿高飞,虫儿轻唱。有月亮的晚上,闻着草香花香,听泉水轻抚青石板的声响,美妙的诗意在心头漫过……谁能不陶醉呢!
冬天,沟道是漫长的寂静。出门的人,一般都是三五个结伴而行。这眼泉,就是奔波于这条路上的人的希望和目标。走累了,相互鼓劲打气,说走到泉跟前就歇歇。赶到泉边,就着泉水吃上几口炒面或是干馍,歇歇缓缓,把自己在外荣辱辛酸统统抖落出来,因为,泉是最信赖的朋友,它不会嘲笑你,也不会胡乱传语。甚至会幻想,要是沟梁有一条大路,那该多好啊!短暂的小憩,卸下压在身上心头太沉太久的疲劳,甩起膀子迈开步子继续赶路。怎会不感激这眼清清的凉水泉呢,它是一段征程的目标,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人们满怀欢喜、尽情享受水的甘甜后,总怀着几分不舍离开。临走时,常会感叹:“这天然的矿泉水遗落在荒沟野岭也实在太可惜,要离我们近该多好啊”!“这条路要修通就好了,我们就到这里来取免费的天然矿泉水”!
后来,真有普岔沟要修乡级公路的消息传来。大家兴奋又期待,畅想着路修好之后的种种便利!
梦想真的会成真。一条平整、宽阔的公路向南直抵省道,向北绕过山梁,经普岔沟直抵秦州大道,牡丹镇正真与外面的世界贯通了。在凉水泉边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了“思恩泉”三个醒目的大字,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凉水泉的恩。
交通便捷带给人们的喜悦自然不必言说,每次经过这条路,会望着车窗外百看不厌的景色,心里全是惊奇与喜悦!两边是如黛的青山,新公路如一条灰亮灰亮的缎带绕过华音梁,穿过普岔沟,飘向远处。路的两旁种上了漂亮的风景树和各种花草,建造了雅致的亭子,给沟道平添了几分生机和雅趣。乘坐小汽车飞驰而过,两边的山影向身后疾驰,真是妙不可言。凉水泉也修葺一新,原先人字形架顶全改成水泥平顶,石墙根的青石板也变成水泥排水池,牢固、美观又气派。每到周末回城,周日回去上班,我们总要接上满满一桶山泉水,带回去浇花,或是煮茶喝!花美,茶香,心静,神清气又爽。尽情享受着山泉水无私的馈赠,感觉人生无比美好!
正当我们乐悠悠享受泉水的甘甜时,有朋友告诫:“这泉水不能喝,太脏!”说有次她乘坐班车去市里,中途司机把车停在凉水泉边,车上的乘客用泉水洗手洗脸不说,司机还直接把水桶伸进泉里取水洗车,还在泉里洗拖把。她劝司机不要这样做,说这水来来往往的人都吃呢。可司机竟振振有词:“别人都在洗车哩,我们不洗,人家照样洗。”真是无语,这些人啊,自己不讲公德,反而怪在别人头上。从众心理太强,看别人在做,不管好坏,一味跟风,唯恐落后。这就是人性,遇到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自己不但不止损,也跟着损,清清凉水泉就这样葬送在这些为所欲为的“精明人”手中。又有谁还能记起凉水泉的恩呢?
时隔不长,再次路过。泉边正好停着一辆黑色小轿车,一中年男子正取泉水洗车。眼见着他把洗车的脏拖把伸进泉水里洗,一股怒火不由得窜上脑门。想下车阻止,同行的人拉住我:“别管了,还是走我们的路吧!要离垃圾人远点,跟他们计较,划不来。再说,眼前你管得了,其他时间你能管得了吗?”我一时语塞,再向窗外细望,泉顶已不知何时坍塌,只剩一个黑洞像美少女的裂唇,在无言的诉说,真让人惋惜、痛心,不忍再多看一眼。泉的四周狼藉不堪,黄稠的泥浆上,全是饮料瓶、食品袋以及吃过烧烤的垃圾!是啊,路是修好了,方便了,凉水泉却被毁了!
凉水泉毁了,这难道是路的过错吗?人们啊,醒醒吧!愿你们能手下留情,心存悲悯,及时止损。愿那些目睹不文明行为的人,不要像我一样懦弱退缩。愿我们每一个人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眼泉水!清清凉水泉,恢复你昔日的清丽容颜定然不是梦!
作者简介:文学爱好者,喜欢逐光而行,渴望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安暖,只为不负流年,不负自己!
本版编辑
徐翔
主办
西山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