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哮痰汤治哮痰证

哮喘痰证简称为“哮痰”,指哮喘发作之后表现为痰涎壅盛的症状。痰是哮痰证的关键病理因素,哮喘之痰的治法为初痰治脾,久痰疗肾,脾肾兼收,标本同治。故创哮痰汤降气消痰,缓解哮喘。

哮喘为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性疾患,是小儿常见的顽固性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1]。其婴幼儿所患的哮证,多现痰涎壅盛之证候,祛除此种证候是治疗小儿哮证的关键环节。笔者(第一作者)将此种特殊证候称为“哮痰证”[2]。痰为阴邪,治法多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主。然哮喘之痰,多为胶固之痰,寻常之法,难以收到良效。临证应病、证同治,以哮痰论治,取效较佳。本文以实例诠释“哮痰汤”治疗“哮痰证”,以飧同道。

01

证候释义

哮痰,即哮喘痰证的简称。哮喘发作期之后,多表现为痰涎壅盛的症状,导致哮喘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外痰易除,内痰难祛,哮喘病必治其“伏痰”,若不治,留下内痰,伏而为病,反复不已。“哮痰证”多表现为哮喘发作在前,痰候随后。若哮喘证在痰证后发作,则非“哮痰证”。

02

临证心悟

目前对于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主要有内治法、外治法以及内外兼治法。内治法主要从补肺固表、健脾化痰、补肾固本以及治痰、治瘀等[3-7]角度论治;外治法多采用穴位贴敷[8],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亦有内外兼治合而用之[9]。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喘论》首创“哮喘”病名,阐述其病机为“专注于痰”。关于痰之证治,李中梓云:“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常用方药如《医方集解》载“治痰通用二陈”。“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祛痰名方,由橘红、半夏、茯苓、乌梅、生姜、甘草等6味药物组成。后世医家化痰多以此方化裁,祛湿化痰为主。但哮喘之痰,多为胶固之痰,寻常之法,难以收到良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第一作者)认为哮喘之痰治法大致应为初痰治脾,久痰疗肾,脾肾兼收,标本同治”[10]。如是,根据“哮痰证”创立“哮痰汤”。

03

方理明析

笔者(第一作者)所创“哮痰汤”共有9味药:陈皮、清半夏、茯苓、芡实、生山药、紫苏子、广地龙、桔梗、枳壳。方中紫苏子、广地龙2药为君药。紫苏子,辛温善于降肺平喘,为治痰逆之要药,《本经逢原》载其“除喘定嗽,消痰顺气”;广地龙,性咸寒,兼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之功,共奏祛痰降气、解痉平喘之力。“清半夏、茯苓、陈皮”宗《局方》“二陈汤”之理,以燥湿化痰,理气行滞;加入芡实一味,乃法张锡纯“理痰汤”之言,功在收敛冲气,潜降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应《景岳全书》“治痰者必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之言。4药共为臣药,直捣巢穴,截其痰源,奏祛痰降冲之理。桔梗,舟辑之药,载药上行,枳壳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畅通气机,宽胸利膈;山药补脾固肾,益气养阴,与桔梗相配,阳升阴应,可有云行雨施之妙,亦可防君药之峻烈彪悍之性。此3味药共为佐药,施畅气机、固肾关之用。本方以理气与化痰药相伍,应“痰气相因”之理。诸药相合,药专力宏,一方数义,治肺“宣、降、温、润”诸法皆备,秉“一气周流”之势,俾气降痰消,则哮喘自平。

04

典型病案

朱某,男,6个月,年9月5日就诊。该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伴喘,曾就诊于某院门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对症治疗后喘平,余症未见明显好转。现症:咳嗽、有痰,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正常,指纹隐现。查体:神清,发育正常,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有痰鸣音。诊断为婴儿哮喘。自拟“保肺方”加减:天冬10g,麦冬10g,北沙参10g,太子参3g,地骨皮10g,苏子10g,白芥子3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旋覆花10g,知母5g。4剂,水煎服。2d1剂分服。服药1周后,前症未减,咳嗽症状加重,有痰,流清涕,伴有呕吐,呕吐物为痰涎,采“降气化痰、平冲纳气”之法,并以“哮痰汤”加减:芡实5g,陈皮10g,清半夏4g,川贝母4g,茯苓10g,桔梗10g,枳壳10g,山药10g,苏子8g,地龙5g,丹参10g。4剂,水煎服。1剂2日分服。1周后复诊:前症大减,仅偶咳,少痰,纳谷不馨,继守前方加生山楂10g,巩固治疗1周后,症状平稳,不咳无痰,纳可,寐安,二便正常,终获全功。

05

小结

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可以见于多种疾病。虽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但在具体疾病治疗时,我们不可持一方一法始终不变。治疗痰饮时当探究其病源为何病,哮喘病中的痰证之治,必以哮痰论治,治痰必须要兼顾哮喘,其他疾病之中的痰亦应如此,这样才能反映出中医治病的特色,做到既辨证又辨病。同时临证时要善于总结经验,二陈汤是治痰的千古名方,治痰之总剂,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部分患儿应用二陈汤治疗效果不理想。其理正如张锡纯所说的“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肾”。中医学有“久病及肾”之说,因此在常规治疗方法不佳的前提下,要知“二陈”之常,达“痰证”之变,学会另辟蹊径。哮痰汤就是在综合二陈汤与理痰汤两方的基础上,结合哮喘病特点的创新之方药,之所以取效,要在治病治证,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烈,苏培迪,郭磊等

改编自:《论“哮痰汤”治“哮痰证”》

新媒体编辑:李帆影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i/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