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盛气逆痰多,下虚气短足肿,肺肾同病者难

头部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4936871.html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肺气根源于肾,肾能助肺纳气,故有“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之说。喘咳病因痰邪壅肺,肺气上逆者,属于肺实之证;肺气虚弱或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以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者,属于肺和肾的虚证。在肺有实有虚,但以实证为多见,其虚者则常关系到肾,所以对喘证的概念是“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若临证见到肺实和肾虚并见的夹杂证候,称为“上盛下虚”。多见于痰饮、喘哮、慢支、肺气肿、肺心、心衰因感染而诱发的病例。由于病多反复久延,肺肾两虚,肺气虚则气不化津而为痰,肾气虚则水泛成痰,或因脾肾阳气俱虚而致痰饮(寒痰、痰浊)上逆蕴肺;甚则表现肾阳虚于下,痰热阻于上,或肾阴虚于下,痰浊壅于上的情况,不但上实与下虚并见,而且寒与热也是错综为患。由于正虚极易复感外邪,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以致盛者愈盛,虚者愈虚,发生喘脱危候。

所谓“上盛”是指痰邪壅阻肺气的一类证候,如喘咳气逆,痰多,喉中痰鸣有声,胸闷不能平卧。在具体表现上还有痰饮(痰浊)和痰热的不同,或伴有外感形证。

所谓“下虚”主要是指肾不纳气的一类证候,如气喘动则为甚,短气不足以息,呼多吸少,吸气不利,面浮足肿。甚则出现心肾阳气虚衰的重证,全身水肿,腹大,面唇青紫,头汗,足冷,烦躁不安,或神昧不爽,脉沉细数,模糊不清,或见结代。但亦有表现阴气衰竭,症见咳呛气促,面部潮红,心烦内热,汗出粘身,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对于“上盛下虚”证的治疗要点有三:

(1)疏泄其上,补益其下。

一方面疏邪利肺,泄降痰浊。寒饮伏肺者温化,痰热蕴肺者清化,痰气壅结者泻肺逐痰,降气开结。另一方面补肾纳气。阳虚者温养,阴虚者滋养。

(2)要衡量上盛与下虚的主次轻重

寒热的错综互见,正确区别标本缓急,适当处理,酌情兼顾。

(3)对危脱重证表现心肺阳气衰于上,肾阳竭于下,孤阳浮越者,当回阳救逆,如阴阳俱竭者,应救阴回阳。

治疗“上盛”祛痰利气的常用药物有:苏子、款冬花、紫菀、白前、旋覆花、法半夏、橘红等;痰浊壅实者配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寒饮偏盛者配干姜、细辛、桂枝;痰热蕴肺者酌配桑白皮、海蛤粉、黄芩、知母、瓜蒌霜、天花粉、射干、雪羹汤(荸荠、海蜇)之类;气逆于上者酌用紫石英、磁石、代赭石、沉香以镇纳之。治疗“下虚”补纳肾气的常用药物有:山萸肉、熟地、胡桃肉、紫河车、五味子、冬虫夏草、诃子;肺肾气虚者合人参、党参、黄芪;肾阳虚甚酌配制附子、肉桂、补骨脂、钟乳石、鹿角(胶)、蛤蚧;阴虚明显者酌配生地、麦冬、天冬、玉竹、沙参、龟板胶、当归等。

在选用方面,肾阳虚而痰邪壅肺者,可仿苏子降气汤,据证酌配温化或泻肺逐痰药,并可另吞姜半夏、紫河车、沉香粉剂;肺肾阴虚而痰壅于上者可仿金水六君煎,痰盛者可参入祛痰利气类药,痰热者伍以清化药。属于下虚为主的则当补肾纳气,参以祛痰利气类药物,肾阳虚者用右归丸(饮)、金匮肾气丸;水泛成肿者取济生肾气丸;肾阴虚者用左归丸(饮)、麦味地黄丸。喘促严重者予人参胡桃汤、参蛤散,配合重镇纳气类药。见亡阳喘脱者,用参附龙牡汤,另吞黑锡丹;如阴气衰竭者予生脉散,阴阳俱竭者当同时兼顾。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经常凌晨三、四点钟醒来?或是气血不足,中医2招补气血,治失眠脾虚的女人老得快脾虚肝火旺怎么调理舌头白腻、大便不成形、脾胃不和原来是大病前兆,要抓紧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zi/7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