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以及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多,居世界各国前列。那么寄生虫病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下面就肉类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进行描述。
1.旋毛虫
旋毛虫即旋毛形线虫,其成虫寄生予肠管,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中,且形成包囊,成为肌旋毛虫。人和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猪、犬、猫、鼠、野猪等均能感染。由其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危害很大。
1.1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人感染旋毛虫是由于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猪肉,少数也有食入其他肉类而感染。感染原因:一是与食肉习惯有关,90%以上与吃生猪肉有关;二是通过肉屑污染餐具,手指和食品等引起感染,尤其是烹调加工时生熟不分造成污染;三是粪便中、土壤中和昆虫体内的旋毛虫幼虫也可能成为人们感染的来源。临床表现分为三期:成虫寄生期、幼虫移行和寄生期、成囊期。成虫寄生期,幼虫在小肠自囊包脱出并发育为成虫的阶段。由于幼虫和成虫侵害肠粘膜,引起肠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幼虫移行和寄生期,指新生幼虫随淋巴,血液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肌肉内发育的阶段。由于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急性血管炎、肌肉炎症,表现为头痛高热、怕冷、全身肌肉痛痒,尤以四肢和腰部明显。成囊期,肌肉隐痛,重者因心肌炎,毒血症而死亡。
1.2预防措施加强肉品卫生检验与监督管理,严禁未经检验的肉和旋毛虫病肉上市销售。肉品加工中,食具、容器等用具应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肉和肉制品应烧熟煮透,使肉品中心温度达70℃以上。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生肉和半生肉。禁止用生猪肉和屠宰下脚料喂猪。消灭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2.绦虫
绦虫是常见通过污染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虫之一。主要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等。猪肉绦虫病分布较广,华北地区、河南、广西、云南、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多见。牛肉绦虫病在西藏、内蒙古、宁夏、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区多见。
2.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人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唯一终末宿主和传染源。猪、牛服食污染虫卵的饲料、水而感染囊尾蚴。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后,囊尾蚴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人就感染了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寄生在小肠的猪肉绦虫成虫,一般一个人为一条,偶有有3~5条者。成虫的吸盘和小钩吸附在肠粘膜上引起肠粘膜局部损伤,夺取营养。牛肉绦虫的虫数一般为1条,最多31条,靠吸盘吸附。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亢进,饥饿,体重减轻,头痛,头晕等。
2.2预防措施改变吃生肉的习惯,厨房用的菜刀和菜板应生熟分开。加强屠宰肉类的检查,禁止含囊尾蚴的牛肉、猪肉出售。大型屠宰场应有冷藏库,肉内囊尾蚴在-10℃贮藏5d后死亡。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的管理。改变养猪方式,不应放牧饲养,做到猪有栏,牛有舍,人畜分居,防止饲料被人畜粪便污染。
3.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一类成虫寄生海产鱼內脏和肌肉内。进入人体的幼虫并不变为成虫,而是在胃肠内形成一种被称为好酸球性肉芽肿的病变。
3.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海鱼和软体动物吞食含幼虫的甲壳类后,幼虫钻入消化道及其内脏与肌肉组织内寄生。第三期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我国东海、黄海和北部湾的近海内鱼体所见简单异尖线虫是第三期幼虫。中国从朝鲜、前苏联进口的冰冻鱼中曾发现活幼虫。大型鱼类在冰冻保存时其深部肌肉内幼虫不一定冻死。该幼虫在加热至60℃即可杀死。吃、半生吃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如鲐鱼、小黄鱼、带鱼等)和海产软体动物(如墨鱼)而引起感染。如吃腌海鱼,或吃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或乌贼作佐酒佳肴,由此获得感染,症状轻重与感染虫数寄生部位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异尖线虫幼虫可寄生于咽喉、胃和肠黏膜内,但胃受累为最常见,约为肠的2倍。急性期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肠道嗜酸性肉芽肿为特征,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
3.2预防措施不吃生海鱼片或半熟的鱼片,鱼肉应煮熟透后才食用。各种海鱼需在-20℃冷冻24h后才能上市。加强进口鱼类的卫生检验。
4.棘球蚴
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马、猪、骆驼及人的肝、肺等脏器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疾病。其成虫则寄生于犬、狼、豺、狐和狮、虎、豹等食肉兽小肠内。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4.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或草场,牛、羊、猪、人食入这种体节或虫卵即被感染。虫卵在动物或人这些中间宿主的胃肠内脱去外膜,游离出来的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流散布全身,并在肝、肺、肾、心等器官内停留下来慢慢发育,形成棘球蚴囊泡。犬类动物如吞食了这些有棘球蚴寄生的器官,每一个头节便在小肠内发育成为一条成虫。临床症状随寄生部位和感染数量的不同差异明显,轻度感染或初期症状均不明显。牛肝部大量寄生棘球蚴时,主要表现为病牛营养失调,反刍无力,身体消瘦;当棘球蚴体积过大时可见腹部右侧臌大,有时可见病牛出现黄疽,眼结膜黄染。当牛肺部大量寄生时,则表现为长期的呼吸困难和微弱的咳嗽;听诊时在不同部位有局限性的半浊音灶,在病灶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棘球蚴破裂,则全身症状迅速恶化,体力极为虚弱,通常会窒息死亡。
4.2预防措施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动物吞食。做好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被犬粪污染;驱除犬的绦虫,要求每个季度进行1次。
5.曼氏孤虫
曼氏孤虫又称曼氏迭宫绦虫或孟氏裂头绦虫,会寄生于人的脑部,导致曼氏裂头蚴病。
5.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进食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野味后,虫卵被进食者的肠壁吸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安家落户”至眼睛、口腔、颌面部、脑组织、内脏等,原尾蚴也可穿过肠壁入腹腔,移行到其他部位。裂头蚴一旦进入人脑,不仅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不停游走,会对大脑带来不可修复的破坏。
5.2预防措施不生吃或半生吃蛙、蛇、鸡、猪、马肉,不喝不洁净的水,不生吞蛇胆、生饮蛇血。不以蛙、蛇的肉、皮敷贴眼部或皮肤溃疡,不去河沟洗澡。
6.肉孢子虫
肉孢子虫属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因寄生在肌肉组织中而得名。本虫最早于年在猪肉中发现,到20世纪初才被确认为一种常见于食草动物(如牛、羊、马和猪等)的寄生虫。该虫所致肉孢子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
6.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人因食用含有包囊的牛、猪肉而成为其偶然的终宿主受到感染。人误食终宿主排出的粪便中的成熟卵囊人就成为中间宿主受到感染。人体感染后主要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间歇性腹痛、腹胀、腹鸣、腹泻、食欲不振、恶性、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坏死性肠炎等。在人肌肉中的溶孢子虫囊可破坏所侵犯的肌细胞,伴有肌痛、皮下肿胀等,如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的毒素———肉孢子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大量时可致死。
6.2预防措施加强猪、牛、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加强肉类卫生检疫,不食未熟肉类,切生熟肉的砧板要分开。
7.蛔虫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7.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蛔虫可寄生海洋鱼类,当人食用了其可感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临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状为主,伴有全身表现,患者发热、咳嗽、哮喘、血痰,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
7.2预防措施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应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饭前便后洗手,防止虫卵进入人口。
8.弓形虫
弓形虫亦称为弓浆虫或弓虫,是弓形虫属的寄生性生物。已确定的宿主是猫,而弓形虫的携带者包括了很多的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弓形虫病是一种病原体为弓形虫的传染病。通常症状轻微或具有自限性,但是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或猫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8.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食用生肉或煮得不够熟的肉类,特别是猪肉、羊肉、牛肉和鹿肉。运输或接触生肉或生的内脏后,没清洁双手便放到嘴。接触猫粪便或接触与猫粪便接触的物体。会发热,头疼、头晕,出现皮疹,发生呕吐,肠鼓气,慢性胃炎,可发生肺炎,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贫血,骨质疏松,腰肌损伤等。
8.2预防措施不要给家中宠物喂食生肉或者未熟透的肉制品,怀孕的妇女避免与猫的粪便接触,家庭成员应及时做好猫的粪便清洁工作。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购买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挑选,要选购安全、卫生的食品,食用动物性食品应有节制,最好不要每天都吃动物性食品。妇女月经期对经血应很好的处理。
9.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
9.1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有生食牛、羊的肝、肠,喝生水的习惯。表现发热、出汗、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瘦、贫血、浮肿等。一般为不规则热,午后加重,严重者呈弛张高热,可达40℃以上,往往有寒战。腹痛部位不定,多在脐周,最后固定在右上腹,有时剧痛。严重时有肝硬变。
9.2预防措施定期驱虫,每年进行1~2次。羊的粪便要堆积发酵后再使用,以杀虫卵。并尽量不到沼泽、低洼地区放牧。加强牛、羊等家畜的管理,及时治疗病畜。近年来,因食入生的或半熟的肉制品及內脏而感染寄生虫的报道日益增多,要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就必须改变吃生肉及半熟肉的习惯,烹饪时切割生熟肉时的用具分开,做好卫生宣传。
(文章来源:;4,《肉类工业》肖芳插图朱红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