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小编不由地打了个冷战。作为一名资深的患多年“冰棍手”、“冻疮”、“没有太阳会变傻”等疾病的女汉子,又要开始变得“楚楚动人”。噢,错了,是丑丑冻人。
为了迎接寒冬的到来,小编特意给自己取一中药名曰“款冬”,取义“款待冬天,被冬天温暖相待”。
每逢冬天,我那胖嘟嘟冰到冷冻的手指、脚丫,长了一个个红肿的冻疮,肿得像“猪手猪脚”一样,每逢深夜又痒又痛,在床上抓狂辗转难眠。小时候,妈妈总会端来一盆暖暖的热水,给我泡我的“猪手猪脚”,一边泡,一边忍不住抽出来,烫到想哭。
多年后回想,心头一热,心里暖暖的。天天都应该是感恩节。
长大后,冬天还是会长冻疮。直到学中医后,我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特来和大家分享女汉子的保暖防寒经验。小编比较啰嗦,但句句真心,望大家收下这篇迟来的感恩节、小雪节气礼物!
拒绝冰棍手,当一个有温度的姑娘!
昨日小雪!小雪之后,气温下降,北方下雪居多,不再下雨,不见雨后彩虹,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闭塞成冬。也就是说,天冷了,注意保暖啊!
在古博经方门诊,小编遇见过不少“菇凉”,摸摸她的双手,就像冰棍,寒气逼人。
冬天一来,虚寒的“冰棍菇凉”估计更易出现以下症状:
1、怕冷,手脚冰凉。或夜间睡觉手脚冰冷。或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或易手脚发麻。或易长冻疮。
2、容易受凉感冒且恢复期长。
3、生理期经痛严重,有血块,腹部有垂坠感。或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面色或淡黯、或萎黄、或苍白,无血色。
5、睡眠质量差,睡眠浅。经常感到疲倦,关节四肢冷痛,精神差。
6、下半身水肿。或尿频,尿液不易排出,或夜尿多。
7、觉腹部冷痛,腰背部怕冷。
很多菇凉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阳气不足,身体虚寒?小编曾经也是冰棍菇凉,特和大家分享切身体验。
1、熬出“冻人”气质“你经常熬夜吗?”
“没有啊,我12点多就睡啦。偶尔凌晨2、3点睡,这算熬夜吗医生?”
我们默契地相视,无奈地笑了笑。
在门诊见过太多熬夜熬到“早衰”、“早更”,熬出各种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人。劝其不要熬夜,身体要紧。大家无辜地感叹,“怎么可能不熬夜,家里有小孩子啊,小孩子晚上要做作业啊,工作忙啊,上晚班吧,心理压力大啊睡不着啊、、、”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环境里,多少人的身心是被绑架的,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时间、精神状态。即便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美容觉还是要睡啊,菇凉们。孩子作业早点做,晚上睡好,白天才有能量干活、、、、、、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无扰于阳。
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冬季更应如此。子时阴气盛到极点,阳气初生,此时是阴阳交接班、阳气生长的时候。睡好子时觉,第二天能量满满。否则,经常晚睡,各种体力、脑力的消耗,会耗损我们的能量,提前透支阳气,久而久之就会阳虚,阳虚则寒。
古老师也常叮嘱我们,要当老中医,一定不要熬夜,身体才是本钱。
2、穿出“冻人”身姿外寒伤身,夏季空调冷风直吹,秋冬气温突然下降,若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风寒。短裙、露脐装、露背装、露肩装、露膝破洞牛仔裤、九分露踝裤……性感,时尚,动人,但也最冻人。
露肩,肩周炎。露脐,痛经。露膝,膝关节炎。露踝,踝痛。穿短裙,老寒腿。露出的部位多是人体薄弱之处,最不能受凉。更重要的是,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腰为肾之府,颈背是督脉、膀胱经所属的位置,主管一身的阳气。这些地方露着,不冻人才怪呢。
小编虽不爱露,但人败在“懒”,以前大冬天总是穿两件薄衬衫过冬,真是罪过。
3、吃出“冻人”体质一年四季,雪糕冰棍、凉茶冷饮、水果,是多少人的最爱。菇凉们切不可为了瘦身美体,早上起来空腹一大杯冰水、冰冻水果,无“冰”不欢。岭南地区的人更是喜欢经常来杯凉茶名曰“祛湿”。殊不知,部分人越喝越湿,越喝越寒,吃出内涵,噢,错了,是吃出内寒。
当年小编就是嗜好绿豆粥、喜欢冰激凌、、、
4、懒出“冻人”气色部分女孩子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到化妆品上,宣扬“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而在对待自己内在的身心健康上却很懒,懒于吃饭,懒于运动,懒于调养自己,厚厚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住疲惫脸色。
动生阳,静养阴,懒生百病。生命在于适度运动,气血方能畅通。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躺着,出门坐车,上班久坐,不爱运动,气血运行慢,久而久之各种问题出现。
5、郁出“冻人”四肢部分人是身体不怕凉,四肢却是冰凉的。这些多见于容易抑郁、生闷气、容易紧张、易腹痛、手脚冰凉、脸色青白的女性,属于经方里的“白玫瑰”,属于典型的“四逆散证”。另外,现代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变本加厉地消耗身体的阳气。
那如何改善体寒,当一个有温度的姑娘呢?小编曾亲身体验以下方法有效,特向大家介绍。
1、艾灸驱寒艾是纯阳之物,体寒之人可以通过艾灸改善体寒状态。平时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命门、腰阳光、关元等穴位。或在具有温经散寒、生发阳气作用的膀胱经(后背正中旁开1.5寸、3寸)及督脉(脊柱正中)腧穴上进行艾灸。
2、穴位按摩手脚冰凉,可经常按摩手上的阳池穴、指间穴与脚上的太溪穴。一紧张郁闷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按揉身上膻中穴、章门穴、期门穴、太冲穴、大敦穴、极泉穴,舒解郁闷的心情。(注:指间穴位于食指到小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稍靠近手背侧之处。)
3、泡脚驱寒冬季,外寒重,阳气相对不足、闭塞,气血流通不畅,难以运送到末端,易出现手脚凉。每晚睡前及每天晨起,可以用适量艾叶、红花、生姜煮水搽脸、泡脚,气味醇香又暖人。(注意:泡脚时温度不可过高,以感觉暖和适宜的温度为宜,逐渐加量泡至踝,再泡至小腿。)
4、药膳散寒红糖姜茶是一款常见的食疗,风寒感冒轻症时可来一碗,也是女性虚寒痛经时的贴心茶。姜是散寒的好药,能温经散寒、暖脾胃、化寒湿。生姜辛散,善于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干姜擅长温脾胃去寒湿。单纯喝姜水,味道辛辣让人难以接受。生姜搭配红糖,味道可口,姜辛温,红糖甘补,辛甘化阳,驱寒又温补。喜欢喝茶的,可放适量红茶搭配,口感佳。
古老师也常叮嘱一些体寒血瘀的患者,可以在菜肴里放少许姜丝炒拌,既可制约蔬菜的凉性,散寒又可以去腥,美味。
不喜甜味者,可来一碗胡椒猪肚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暖暖胃,或者邀亲朋好友一起打个热气腾腾的火锅,体验严冬里的温暖、人间的温情。
冬天是储存能量的好时节,俗语话“人间有味是清欢”,切不可为了瘦体而委屈了自己的肚子。饮食上不要过饥过饱,三餐不定时。饿得慌没能量会手脚冰凉,吃太撑会加重肠胃负荷,气血能量集中在消化食物,也会导致四肢的气血供应不良,导致手脚冰凉。
5、跟着太阳走,万物生长靠太阳。“跟着太阳走,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古博经方门诊,古老师经常对患者说这句话。小编特别喜欢这句话。
只要每天跟着太阳走,整个生命都明亮起来。阳气是生命活动的能量。
《黄帝内经》里提及“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意思是,冬季是阳气收藏的时节,人体生命活动不宜过分扰动阳气。熬夜、思想过分活跃、思虑耗神、晚上运动、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这些扰动阳气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小编从前就是如此地过度地挥霍健康,变成现在的“黄白玫瑰”。看小雪已至,天气降温,敦促自己身体力行,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迷,也邀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作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养阳气。现代人虽然无法复制古代“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但是趁着冬天好好偷懒、早点躲在被窝里睡觉还是一件很简单很幸福的事滴。最好能在晚上10-11点前入睡。晚起的意思是可以偷个小懒,等天亮太阳出来的时候再起床,并不是一觉睡到大中午、下午,睡太久也会伤阳气。
运动: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动以生阳,静以养阴。运动是生发、提升阳气的好办法。但锻炼要注意的是:必待日光,无扰乎阳,微微汗出即可,不要过分出汗耗伤阳气。尤其是冬天。
①不要在晚上运动,大量出汗,使阳气浮在体表,精神亢奋,影响睡眠,第二天精神疲惫,影响工作效率。
②不要在阴冷天气进行户外运动,容易汗出受凉感冒。
③要等太阳出来时再运动,晒晒太阳,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相对轻松的户外运动,微微汗出即可。户外活动时,注意带好保暖衣物,注意头颈部保暖。
④选择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
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严寒冬季,草木凋零,阴气重,人易产生抑郁之情。冬日尽量保持淡淡的喜悦,身体暖起来,心也要暖起来。志向、理想以及一大堆未实现的目标,慢慢来,想到自己已经有所收获,给自己一个鼓励、奖励。养好身体,给心灵放个假,存储能量,等来年春天好好展现。
(保持阳光的心态,因为冬天的存在是让人感觉到什么叫温暖)
环境:去寒就温。衣着保暖,被子衣物买买买!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特别是老人家,更要注意头颈部、下肢保暖。作为子女的要多点体贴父母,嘘寒问暖,帽子、围巾、护膝买起来,给父母端水泡泡脚多么温暖。
晚安。下回见。天冷了,如果不给我买衣服,就给我个抱抱吧。或点个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