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访ldquo三伏贴rdq

近日,西安持续高温,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用“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来临了。作为传统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三伏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   选药取材、打粉、榨取姜汁、调和辅料、制膏……经过一道道工序过后,带着浓浓药香的“三伏贴”将会守护你的健康。这种药贴具体是怎么制作的呢?华商网记者带医院,揭开三伏贴的制作过程的神秘面纱。

  第一步:选药取材

  制作三伏贴采用洁净药材,主要由白芥子、浙贝、桔梗、蜜百部等十余味中药构成。其中,桔梗宣肺,可利咽排脓;白芥子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要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帮助其他药效更好地深入人体,同时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疾病不同,所选药物不同,冬贴一号,针对虚寒型,冬贴二号,针对寒热错杂型。)

白芥子

款冬花

浙贝

桔梗

  第二步:打粉

  找到治疗所需的药材后,便可以开始制作了。由于三伏贴是直接贴在皮肤上,所以要求粉碎的药材必须细腻。药材经过机器粉碎后还要过筛,只有被筛过的药粉才可入药,因为过筛后的药粉均匀度提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药材需经过机器打磨成粉

  第三步:榨取姜汁

  生姜味辛,具有散寒止咳的功效。工作人员先将生姜清洗浸泡后,待其充分吸收水分再榨取姜汁,榨出的姜汁颜色金黄鲜亮,辛辣的姜味扑鼻而来。

  第四步:制膏

  将药粉与榨取到的姜汁和成药泥,使用的时候将药泥贴到医用药贴上,一片小小的三伏贴就算完成了。

  除了药材,贴敷时间也有要求。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6~8小时,儿童由于皮肤较嫩,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穴位主要有八处,背部肺俞、心俞、膈俞、肾俞、脾俞、定喘等,以及咽喉处的天突穴。

  同时,对于皮肤过敏、皮肤感染,正在咯血、发烧、结核活动期的患者,或者中医辩证内热较重患者,或者急性感染的患者不适合三伏贴。

医院肺病科主任付大海

  医生建议:勿在家自行贴敷

  据了解,近年来有不少急症期病人,医院要求“冬病夏治”,并寄望于贴敷后能“药到病除”。然而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医院肺病科付大海主任表示,“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和中药调理一样,三伏贴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付大海主任介绍,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贴敷,对某些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免疫力差易感冒等,有减轻或缓解的作用。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比如肺俞、心俞、膈俞、肾俞、脾俞、定喘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穴上进行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

  目前,网络上也可以买到三伏贴,“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还是要按照实际情况贴敷,来医院让医生根据不同病症贴到不同穴位,从而保证疗效。”付大海提醒,“在炎热的夏天,三伏贴使用者在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开空调,饮食上也需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据了解,医院肺病科开展冬病夏治30余年,历经几代中医名家传承,选取道地药材,优化穴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已使30余万次患者获益,并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夏至过后,市中医肺病科门诊迎来“井喷”,有需求的患者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来源:华商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yl/8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