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得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450296.html
▲老昌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尤精于诊治肺系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杜某,男,时年52岁,于年1月4日初诊。
01患者素畏寒肢冷,有过敏性支气管肺疾病病史,间断西药吸入剂治疗。
10余天前天气转冷后始咳嗽,气逆上冲感,夜间甚,甚则恶心欲呕,受凉后加重,无咯痰。前医拟诊风寒袭肺之咳嗽,治以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百部、乌梅、射干、地龙、细辛、麻黄、干姜、紫苏子。服药一剂后汗出如雨,疲倦乏力,气短,咳嗽增多。02刻下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汗多,甚则湿衣,咳嗽气促,甚则恶心欲呕,不分昼夜,咯白稀痰,量多,纳少,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弱,尺弱。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
03中医诊断:汗证证属误汗伤阳,阳虚漏汗;治以温中回阳,固涩止汗,兼以理气化痰,方用四逆汤合陈夏六君子汤化裁。处方:五味子10克,干姜15克,肉桂5克(焗服),莱菔子15克,紫苏子15克,款冬花15克,黑顺片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党参30克,法半夏15克,大枣15克。3剂,水煎服,日1剂。04二诊:1月16日
精神好转,自觉虚弱感减轻,诸症悉减,汗出少。效不更方,上方加白芥子15克,加强温肺化痰之功。3剂,煎服法同前。05辨证思路:本案患者咳嗽病史经年,素来畏寒肢冷,阳气本虚,此次发病外感风寒,前医却误用杏苏散发越表阳,加用生麻黄、细辛重伤阳气,致阳虚汗漏,若不及时治疗,则大汗亡阳之虞。
治疗经验:本案患者阳虚漏汗,老师以四逆汤加肉桂温中回阳;其咳嗽伴恶心欲呕,咯大量白色稀痰,乃肺脾气虚,痰浊内阻,陈夏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健脾补肺,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收涩止汗。诸药合用,阳回汗止,咳嗽自平。老师临证常以陈夏六君子汤治疗肺病,取其培土生金之意,无论有痰无痰皆可用之。加减法:咳嗽较多者,加炙枇杷叶、款冬花、百部;咽干口燥者,加麦冬、沙参;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痰多、背冷,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待痰量减少,加阿胶养肺;畏寒肢冷者,加肉桂;喷嚏、流涕,加苍耳子、辛荑花。
临证体会:“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温养、气化、推动、卫外、固密的功能,阳气的消亡预示着生命的结束。老师强调,临证用药需时时顾护阳气。但往往在临床上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如汗法、下法、苦寒太过等等,都会损耗阳气甚则引致阳气的亡失,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攻伐之法时,切勿鲁莽行事。如本案之用麻黄、细辛误汗,本意乃宣肺散寒,因未细察患者阳虚之体质,致阳气发越太过,阳气虚衰,几酿危候,可谓差之毫厘,缪之千里。麻黄用于太阳伤寒证则立竿见影,而此处是辨证治疗的偏差,乃医者之误也。我们作为医生,应常怀敬畏之心,精研医术,临证审慎多思,方不负病人之重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