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再启程

今年夏天,闻喜县薛店村民正在中药材基地进行夏季管理。(资料图片)

编者按:

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产量大,质量优,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主产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食品医药业作为全省大力发展的七大非煤产业之一,突出发展中医药产业。尽管如此,我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此,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山西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工程总目标,推进“”重点任务。到“十三五”末,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大田种植药材规模稳定在万亩左右,野生抚育面积达到万亩,产量40万吨,中药材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在太行山、太岳山、晋南边山丘陵、恒山四大优势区域建设10个重点品种示范基地、万亩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地,培育进入“三板”以上证券市场的企业10家,培育个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示范合作社。

发展思路:

以道地大宗药材产业化开发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把中药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扶贫产业开发相结合,加快发展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山西特色农业的亮点产业,把山西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让晋药品牌中药成为增长快、效益好、农民得实惠的中药富民生态产业。

今年9月,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现场会在长治市召开。会上,副省长郭迎光强调的全产业链运营、多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成为我省中药材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规划方向。

此前,省委书记王儒林将中药材产业提升到全省七大非煤产业的高度,提出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省长李小鹏提出要站在转型的高度全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并明确到年的量化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目前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与药材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匹配,但我省中药材的产业发展已开始再启程。

现状:中药材资源大省

我省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地,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北药”之称。我省现有种中药材,占全国中药资源数量的8.7%,有30多种中药材属道地药材,占全国的15%。黄芪、连翘、黄芩、柴胡、远志、党参、苦参等都是业界闻名的晋产道地药材。可以说,大自然给了我省一座中药材宝库。

目前,在太行山、太岳山、恒山、晋南边山丘陵四大药材生产区域已经出现一批连片千亩以上的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全省有陵川、平顺、安泽3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和30余个中药材生产重点县以及数百个药材专业村。党参、黄芪、苦参3个道地药材品种示范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远志、柴胡、连翘、款冬花4个品种通过省级GAP验收。

此外,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我省的很多小杂粮也可以入药,红枣、核桃、小米、荞麦、莜麦、胡麻等就常出现在药方之中。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成就了我省悠久的制药历史。目前,我省有多个中成药批号,其中独家品种达个。

尽管我省守着中药材这座“金山”,但并没有从中获得与市场对等的效益。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加工能力不足、科技转化不够。全国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有1余家,中药饮片工业总值亿元,而且连续3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而我省仅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4家,占全国中药饮片产值份额的0.3%,与中药材大省的身份并不匹配。

中药制剂在全国排位也比较靠后。全国中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家,提取物生产企业余家,中药制剂工业总值亿元。而我省制药企业家,仅有中药制剂提取生产线65条。年全省中药制剂产值28亿元,占全国中药材制剂产值份额的0.68%。

全国有17个中药材批发市场,而我省目前还没有一家比较完备的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有80%以上的中药材以原料药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国内几大中药材批发市场,只有15%左右被省内中药厂消化。

路径:多产业融合发展

一煤独大导致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逐步将目光瞄向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的种植、加工、销售、体验、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健康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yl/8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