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发现紫菀药材有根和根茎,现对其药用部位做一个学习。
药典中的紫菀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5.0%。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酮(C3OH5OO)不得少于0.15%。
辛、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5~10g。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紫菀各部位含量紫菀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市场调查发现,紫菀药材均为人工栽培,采取无性繁殖的方式,以母根为繁殖材料。
母根做为紫菀地下器官之一,占有一定比例,测定根、根茎和母根三萜类成分紫菀酮、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数据显示,三种成分含量根中最高,母根含量居中,各种成分含量约为根的一半,但为根茎的2倍左右。
母根中的紫菀酮含量为0.%,符合药典规定不得少于0.15%的标准,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和山萘酚均高于根茎。
不同级别紫菀种苗(母根)种植一年后,根重和紫菀酮含量差异显著,母根占到地下部分生物量比重的34%。
资源相对丰富,建议选取符合栽培条件的优质母根作为繁殖材料,剩余母根与根和根茎一同入药。
紫菀与款冬药对紫菀与款冬是常用的止咳化痰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二者配伍作为“药对”使用。
紫菀辛、苦、温,归肺经。
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咳、久咳劳嗽咳血。
款冬辛、微苦、温。
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主治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咯血。
紫菀款冬为辛苦温润之品,功能温肺寒,润肺燥,补肺气,止痰咳,用于虚寒久咳之证。
二者均为止咳祛痰的常用药,紫菀长于化痰,款冬花止咳作用较强。
两者伍用确有明确的止咳、祛痰、平喘效果,配伍后二者止咳、祛痰、平喘功效均有增强。
紫菀配伍款冬后,急性毒性降低,款冬能明显降低紫菀的肝损伤作用。
结尾文献提到紫菀的母根可以用,但药典提到母根需要除去,咨询相约本草的安同学后,得知:
1:母根是长条状根茎,不符合药用部位,是用来繁殖的;
2:长条状母根是横着长的,有生发之气,与紫菀功效下气化痰不符。
后面在安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