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护,中医“法”全
新冠肺炎,悄然来袭,抗击疫情,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医药力量贯彻始终,取得了良好疗效。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下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明确把中医中药防治相关内容纳入方案之中。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护方法吧!
-一-
讲新冠,知识顾
共渡疫情第一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
调起居,慎饮食,适运动。
-二-
居家中,莫要闲,
中医防护见神通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治疗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应对新冠疫情,中医药助力防疫,功不可没。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当以强身健体,避其毒气。根据当前疫情防治调护的各种推荐指南,总结了以下适合居家进行的中医防护方法。
(一)中药防护
中成药预防: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和防风通圣丸。
清肺排毒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医临床治疗期的首选方)
药物组成: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
适用范围: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代茶饮:藿香10g,艾叶10g,薄荷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白豆蔻5g,甘草5g。每日1剂。
中药足浴:临睡前可选取荆芥、艾叶、佩兰、薄荷等疏风清热祛邪药物各15g煎汤足浴,30分钟为宜。
香熏:艾香点燃香薰,每日30分钟;或选取艾叶、苍术、金银花、藿香等中药配合煮沸熏蒸。
佩戴香囊:艾叶1g、藿香3g、白芷2g、薄荷2g装至香囊袋中,随身佩戴,1周更换1次。
(二)针灸防护
腧穴保健:选取大椎、肺俞、合谷、鱼际、神阙、足三里穴。
1.推拿:可采用简单的揉、按方式进行操作。将指腹或掌面置于穴位处,进行垂直按压或者环旋揉动,每分钟-次,每穴1分钟为宜。
2.艾灸:可采用简单的温和灸方式进行操作。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每日1次,每穴10-20分钟为宜。
3.敷贴:可选取灸热贴或代温灸膏进行穴位贴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为宜。
经络保健:选取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可采取刮痧方式,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沿经络走行方式轻轻向下顺刮,刮时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以出现紫红色斑点为度,时间20分钟左右;亦可采用轻度敲打的方式进行疏通。
耳穴保健:
1.耳穴压豆:选取耳穴支气管、肺、内分泌、神门、脾胃、大肠、交感等。将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酸麻重胀感为度。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
2.耳穴按摩操:
①按摩耳甲腔:将中指置于耳甲腔,随呼吸进行按揉,吸气时顺时针按揉,呼气时逆时针按揉。双耳同时按揉。
②按摩耳甲艇:将食指置于耳甲艇,随呼吸自下往上按揉,前半程吸气,后半程呼气。双耳同时按揉。
③按摩耳穴:依次按揉耳穴神门、皮质下和枕。每个穴位1分钟,每日3次。双耳同时按揉。
(三)运动保健
防疫保健操:
1.宣通阴阳:适用于有咳嗽、气喘症状的患者,有通调三焦的功效。
2.按腹揉运:适用于伴有腹胀、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症状的患者,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3.顶腰搓摩:适用于伴有畏寒乏力症状的患者,有固肾保健的功效。
传统功法:推荐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功法。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为宜。
呼吸疗法:
1.呼吸六字诀:“嘘(xu)、呵(he)、呼(hu)、吹(chui)、嘻(xi)”,依次每个字6秒,反复6次,腹式呼吸方式,建议每天1-2组。
2.呼吸疗愈法:主动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训练。
3.“三一二”经络锻炼法:“三”指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穴位的按摩,“一”指进行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二”是以两条腿为主、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四)调畅情志
五音疗法:可选取如健脾曲目《十面埋伏》,滋润肺气《阳春白雪》,梳理肝气《胡笳十八拍》,调畅心气《紫竹调》,疏通肾经《梅花三弄》等进行情绪调节。
(五)药膳食疗
茯苓粉粥:茯苓粉,粳米30g,大枣7颗。粳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放入大枣煮成粥,最后放入茯苓粉拌匀。长期服用可健脾渗湿,化痰和中。
黄芪川贝炖梨:黄芪20g,川贝10g,梨2个。将黄芪润透切片,川贝洗净,梨洗净去核切块块,将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水ml,大火煮开,改小火再煮30分钟。长期服用可健脾益气,化痰润肺。
薏米杏仁粥:薏米50g,杏仁(去皮尖)10g。薏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煮至粥成。长期服用可健脾祛湿,降气止咳。
-三-
学防护,重养生,
抗疫之战胜在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的警戒尚未接解除之际,健康防护仍旧刻不容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抗疫之战胜在望。慎起居、避邪气,调情志、适饮食,学防护、重养生,以上的防护方法大家学会了吗?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静待疫情胜利的到来!
温馨提示:
以上涉及药物与针灸治疗的中医防控方法,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操作。
既病防变,若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延误病情。
编辑:王雪/赵晗璐/孙晓蓓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说明:本文为忠人针道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