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桥梁研究团队与日本九州大学贝沼重信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合作交流,落实土木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改革精神,提升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影响力,开拓团队研究生学术视野,高性能桥梁研究团队与日本九州大学贝沼重信(ShigenobuKAINUMA)教授和杨沐野助理教授开展了题为“钢桥腐蚀疲劳性能演化与CFRP加固防腐技术”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对在役钢结构桥梁的腐蚀问题、疲劳性能演化、疲劳开裂加固和新型防腐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深入交流。桥梁工程系张清华教授、卜一之教授、朱金助理研究员、崔闯副教授,建筑工程系郭瑞和高文君老师,以及高性能桥梁研究团队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交流研讨。

年12月19日上午9点,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准时开始。交流伊始,张清华教授和卜一之教授致辞表达了对贝沼重信教授团队一行的热烈欢迎,扼要介绍了贝沼重信教授研究团队在金属腐蚀和疲劳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随后,高性能桥梁研究团队博士生贾东林作了题为“Time-dependentFatiguePerformanceEvolutionMechanismandResidualLifeAssessmentMethodofRivetedSteelTrussBridgesinService”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高性能桥梁研究团队在在役钢结构桥梁腐蚀萌生与发展机理、疲劳性能经时演化、剩余寿命评估、疲劳开裂加固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研究进展。

张清华和卜一之教授致欢迎词博士生贾东林作汇报

贝沼重信教授对团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对腐蚀特征的准确描述及其相关物理量的采集统计,是进行钢材腐蚀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团队所提出的点蚀随机分布模型,贝沼重信教授结合其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三维复杂点蚀萌生与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通过实测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点蚀的主要特征。此后,针对在役桥梁腐蚀特征的长期监测问题,贝沼重信教授着重介绍了ACM传感器和MonitoringUncoatedSteelPlate传感器在实桥中的应用和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两种传感器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的相关关键问题,展示了抗腐蚀涂装层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贝沼重信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分享了关于腐蚀的疲劳抗力劣化模拟方法与相关关键问题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贝沼重信教授介绍研究成果

随后,张清华教授、卜一之教授、朱金助理研究员、崔闯副教授等分别就钢结构桥梁的腐蚀与疲劳交互作用、在役钢结构桥梁腐蚀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宏观-微观的多尺度研究方法与贝沼重信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了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疲劳抗力的劣化效应和钢结构桥梁最新加固技术等相关关键研究课题。根据耐候钢在日本的实际应用情况,贝沼重信教授阐述了耐候钢结构桥梁应用于滨海环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钢结构桥梁腐蚀和耐候钢结构桥梁未来的合作研究达成了共识和合作意向。此外,双方还就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纵肋与横隔板三向交叉焊缝的疲劳开裂机理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国内外不同行车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对采用不同钢-混连接方式的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热烈讨论与交流

本次研讨交流聚焦在役钢结构桥梁腐蚀疲劳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内容涵盖腐蚀检测与模拟方法、耐腐蚀涂装关键技术、CFRP加固钢结构防腐蚀技术及耐候钢应用面临的挑战等。研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与会师生反响强烈。通过本次研讨交流,达成了合作研究的意向,对相关关键问题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助于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会后合影

(左起卜一之教授、贝沼重信教授、杨沐野助理教授、张清华教授、崔闯副教授)

贝沼重信教授简介:

贝沼重信(ShigenobuKAINUMA),博士,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日本国家高级工业科学研究所(AIST)访问研究学者,钢结构疲劳和腐蚀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成果丰硕。与日本桥协、西日本高速、阪神高速、三井造船和AGC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具有广泛合作。

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xw/6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