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验方诊治大参考

身痛验案

患者霍某,女,31岁,已婚,年7月23日初诊。患者身痛,乏力,便秘,面色黯淡,舌淡苔白,脉细滑尺弱。证由血虚受风、络脉不通所致,治宜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处方:当归30克,白芍药12克,鸡血藤20克,防风10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威灵仙10克,狗脊10克。水煎服,5剂。

二诊:乏力、身痛略有好转,新添肩臂胀痛,为药至病所使邪外出之症。上方加姜黄6克、桂枝10克,续服5剂。

三诊:身已不痛,肩臂好转,随证加减,继服10余剂后痊愈。

按:患者平时体虚,后又因产后失于调治,而落下此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气虚弱。

故方中以当归、白芍药、党参、黄芪等调其气血,防风、威灵仙、狗脊祛邪通络,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助其根本。气血和畅则气机调顺、脉络通畅,通则不痛。此方扶正祛邪兼并而施,药对病机,故能治病。(樊迎朝)

哮喘验案

  初诊:何某,男,9岁8个月。反复咳喘哮鸣一年半,近日复发。输液或口服抗炎解痉止咳药后,咳喘缓解,但易复发。来诊5天前受凉后诸症又发作,咳嗽频繁,发热,喘促鼻煽,痰多色黄,喷嚏鼻痒,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查体:咽部充血,双肺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舌质红,苔黄,脉数。过敏原皮试见室内尘土等多项呈阳性。

 辨证:热哮。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20克,黄芩6克,苏子10克,前胡10克,法夏5克,矮地茶10克,紫草10克,蝉衣6克,辛夷3克,麦芽20克,甘草3克,5剂,水煎服。配合酮替芬1毫克,口服,每日两次;氨茶碱0.1克,口服,每日3次;色甘酸钠滴眼液滴鼻,每日两次。

 二诊:服药5剂后,热退,喘促消失,咳嗽减轻,痰多色黄,喷嚏鼻痒偶尔发作,稍有口臭,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处方:款冬花10克,桑白皮6克,苏子10克,黄芩6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矮地茶10克,辛夷3克,白豆蔻6克,竹茹6克,麦芽20克,神曲6克,甘草3克,5剂,水煎服。

  三诊:咳嗽止,喉间有痰,喷嚏晨起偶尔发作,食欲增加,口臭已无,夜寐汗多,大小便正常。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处方:太子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麦冬6克,五味子5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白芍药10克,浮小麦10克,辛夷3克,防风10克,黄芪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3克,7剂,水煎服。

  上方加减,调理3个月,患儿反复咳喘次数逐渐减少,虽然仍咳嗽,但未见喘息发作,夜寐汗出减少,饮食正常。

  按:患儿所患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患儿发热、喘促哮鸣、痰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症,乃因表邪化热,引动伏痰,痰热相结,阻于气道,壅遏于肺所致,属热哮证。麻杏石甘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在此清肺涤痰、止咳平喘,则热退喘减。因痰热仍存,继以定喘汤加减。方中白豆蔻化湿行气,麦芽、神曲消食开胃。哮喘属于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重点在于缓解期的治疗,故咳喘平息后,以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益气健脾固表,肺气固,脾气旺,则外邪难以入侵,咳喘难再发作。(舒兰)

赞赏

长按







































辽宁白癜风医院
山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