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m.39.net/pf/a_7400599.html古代高级饮料——紫苏熟水
宋元时期有一种高级植物饮料,叫作紫苏熟水,或称紫苏饮。紫苏熟水饮用后有消暑之妙,诗人们都纷纷赞美它。
比如宋朝的杨无咎(—)就用“点绛唇”的词牌填写有《紫苏熟水》词:“宝勒嘶归,未教佳客轻辞去。姊夫屡鼠。笑听殊方语。
清入回肠,端助诗情苦。春风路。梦寻何处。门掩桃花雨。”
紫苏饮,曾载于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周密在宋亡后居于武林,即今天的杭州,他在回忆中书写南宋的光景,从朝廷典章到市肆小吃,莫不毕具。
紫苏饮就是当时杭州街市上流行的饮品,是以干紫苏叶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根据配方的不同,紫苏饮有各种各样的疗效,比如在宋代王衮的《博济方》中,就有紫苏、贝母、款冬花、汉防己的配方,具有清凉润肺的功效。
熟水饮料在宋朝的官员阶层盛行,那时都城的人们可以在街边买上一碗沁香入脾的紫苏饮,来消抵暑夏的炎热。
适合现代人的紫苏饮现代人自可试试以下最为常见的紫苏饮的配方:紫苏叶和陈皮,比例以三比一左右为宜,并可切上三两片鲜姜,入水同煮。
待水沸后,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再放入一两块冰糖,即可饮用。这一款饮品,在紫苏的独特香味中,伴有陈皮微涩带甜的清香,以及若有若无的姜的辛香。
紫苏:一物三用的治气神药紫苏,临床应用时分为茎、叶使用。
中医认为,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本品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
本草纲目》言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正义》言“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膈胸,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药理研究表明,紫苏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而有发汗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夏季暑湿侵袭,且久坐空调房中,风寒侵袭,常感头身疼痛,肢体重困,胸脘满闷,食欲不振,常用本品,或煮粥服食,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起强身健体之效。
作为中国本土香草的杰出代表之一,香草紫苏可煮粥,也是有助养生的。
两千多年前的《尔雅》记载,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长服令人体白身香”。宋代陈直编写的《养老奉亲书》中记载了一种紫苏粥方,专用紫苏子,食治老人冷气、心痛牵引背脊、不能下食,“紫苏子三合,熬,细研。青粱米四合,淘。上煮作粥。临熟,下苏子末调之。空心服为佳。”
紫苏入药宜分苏叶、苏梗、苏子。三者入药部位不同,功能各有偏重,苏叶质轻长于宣散,故凡解表散寒宜选用苏叶;苏梗质重偏于走里行气,故凡理气宽中,顺气安胎宜选用苏梗。现介绍三则粥疗方,供选用。紫苏叶粥:紫苏叶20克,大米克。将苏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鲜苏叶洗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香苏粥:香薷、藿香、紫苏叶各10克,大米克。将香苏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紫苏子粥:紫苏子10克,大米克。将苏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可下气通便,适用于咳嗽、大便秘结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