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
“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青龙所居,不可背之。”
——《淮南子》
条文汇参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一二篇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一二篇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二二篇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方药组成
麻黄(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各三兩(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方义分析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干姜——温胃散寒化饮。
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芍药——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炙甘草——调和药性。
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收中有散,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煎服方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辨证要点
脉证:咳喘,痰稀色白,或见干呕,或见口渴,或见下利,或见噎膈,或见小便不利,或伴恶寒,发热。舌苔白滑,脉弦紧。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临证应用
1、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2、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泪囊炎等。
3、肾炎。
4、湿疹。
医案举例
一、慢性咽炎案
王某,男,系亲属。年5月2日初诊。慢性咽炎十年,咳嗽痰多,色白成块,难以咳出,晨起及进食后加重,平素喜欢大量喝凉啤酒,便溏,舌淡胖苔薄白齿痕。处以二陈汤:清半夏15g,陈皮15g,茯苓30g,炙甘草10g,生姜20g,乌梅15g,桂枝15g,白术20g,桔梗15g,杏仁10g,7剂。
年5月15日二诊:服药后效果不明显。改方为附子理中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附子20g,茯苓30g,干姜20g,白术30g,炙甘草15g,五味子10g,细辛5g,党参20g,杏仁10g。7剂。
年5月30日三诊:服药后咳痰好转,其后又大量饮用了数次凉啤酒,有所反复。处方:附子20g,茯苓30g,干姜20g,白术30g,五味子10g,细辛6g,党参20g,杏仁10g,桔梗15g,生甘草10g,款冬花15g,紫苑15g,7剂。
年6月25日四诊:服药后咳痰好转明显,但未尽愈,询知平素少汗。乃改为小青龙汤合附子理中汤:附子20g,茯苓30g,干姜20g,白术30g,五味子10g,细辛6g,党参20g,杏仁10g,炙甘草10g,麻黄6g,白芍10g,7剂。
年7月10日五诊:服药后咳痰基本痊愈,仍以上方继服7剂善后痊愈。(王松医案)
二、感冒咳嗽案
刘某,女,系伤寒论学生母亲。年9月24日诊:夜晚吹空调受寒至咳嗽四日。咳吐白色粘痰,咳至声音嘶哑,无汗,腿脚略有麻木,咳嗽后服用三日凉茶。处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5g,细辛6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干姜15g,紫苑20g,款冬花20g,杏仁10g。3剂。
年9月28日告知服药两付已痊愈。(王松医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松,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教师,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等中医经典课程。师承关东火神张存悌主任。善于治疗头痛、牙痛、痤疮、口舌唇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感冒、咳嗽、鼻炎、咽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加减、甲状腺结节、眩晕、失眠、心悸、胸闷、胃炎、胃痛、腹胀、便秘、尿频、尿急、阳痿、遗精、痛经、闭经、不孕、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内科及妇科杂病。
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沈阳市苏家屯区文竹街24号3门同汉堂中医诊所(正大香格城东南角)。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8:30——12:00。
联系(可短信预约)。
乘车路线:坐、路公交车到雪松路牡丹街站下车步行米即是,外地就诊可坐高铁到沈阳南站东出站口转乘路公交车。
往期回顾:
经方蠡测01:桂枝汤——解肌驱风,调和营卫
经方蠡测02:桂枝加葛根汤——解肌驱风,生津舒经
经方蠡测03:桂枝加芍药汤——通阳益脾,活络止痛
经方蠡测04:桂枝加大黄汤——通阳益脾,化瘀导滞
经方蠡测0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潜镇摄纳,调和阴阳
经方蠡测06:桂枝麻黄各半汤——辛温解表,小发其汗(附:类疟案、感冒迁延案)
经方蠡测07:桂枝二麻黄一汤——辛温轻剂,微发其汗(附:类疟案、感冒迁延案)
经方蠡测08: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附:太阳伤寒案、失眠案)
杏林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