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199理气剂枳实消痞丸失笑

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备考笔记中的“处方解读”和“处方建议”,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专栏内容并不为临床做指导,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1、组成

干生姜、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半夏曲、人参、厚朴、枳实、黄连。

2、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3、功用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4、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5、方解

本方证因脾胃素虚,升降失职,寒热互结,气壅湿聚所致。常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等症。此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实多虚少之证。治宜行气消痞,健脾补虚,平调寒热。

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两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而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还兼调药之用,亦为使药。

6、加减应用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7、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枳实,虚而久病,不可误服,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二)苏子降气汤

1、组成

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2、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2片,枣子1个,苏叶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3、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4、主治

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5、方解

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

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6、加减应用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7、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三)定喘汤

1、组成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麻黄三钱(9g),苏子二钱(6g),甘草一钱(3g),款冬花三钱(9g),杏仁(去皮、尖)一钱五分(4.5g),桑白皮(蜜炙)三钱(9g),黄芩(微炒)一钱五分(6g),法制半夏三钱(9g)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

2、用法

现代用法:水煎服。

古代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

3、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4、主治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5、方解

本方证因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方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症自除。

6、加减应用

本方宣肺药与降肺药相配,以适肺宣降之性;宣降药与敛肺药相伍,以利肺司开阖之职。若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7、注意事项

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3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