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中医秋天都在喝这些,你知道其中的奥

秋天来啦~秋燥也跟着来了……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中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黏痰难咯出,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秋季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

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防治之法还是很多的。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

秋季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药膳是十分有益的,下面小布给大家推荐几款防秋燥常用药膳,简单易做。

滋润老鸭汤

原料: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老鸭(大的半只,小的一只),盐适量。

制法:将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剁块备用,将上述用料放进砂锅,调料酒,现把南沙参和玉竹也入锅后,先用中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煮1.5小时左右,加入盐少许,即可温热食用。隔天一次。

功效:本煲既有南沙参、玉竹的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又有老鸭的补中益气、清热润燥、和胃消食作用,三味合用,既清补又养生,对于热邪未尽,阴虚伤津液、有虚火的也有很好的疗效。

润燥止咳羹

原料:雪梨克。沙参、麦冬、款冬花各12克,冰糖适量。

制法:雪梨去皮、芯,切块,加入沙参、麦冬、款冬花和适量水煮烂,放人冰糖溶化为度,每日2-3次。每次二汤匙。

功效:滋阴润燥,补肺止咳。适用于口干咽痛、干咳无痰。

止咳润肤鱼片

原料:青鱼肉(草鱼肉亦可),鲜山药lOOg,鸡蛋清1只。

制法:鱼肉、山药分别切片。鸡蛋清和淀粉调成糊”,将鱼片沾上“糊”后人油锅炸熟、捞出。锅内留少许油,放人山药爆炒,放人鱼片’加料酒、盐、白糖、葱、姜等和少许水,煮熟人味。

功效:健脾补肾,养阴润肤。常吃有益于改善于咳无痰,皮肤干燥、缺乏光泽等。

参贝银耳汤

原料:西洋参3克,麦冬5克,川贝3克,银耳(干)25克。

制法:将前四味药洗净切片,装入布口袋中封口备用,银耳水发后,去杂质撕成小片,放水清水浸泡待用,先将药物加入清水毫升煎l小时,去药加银耳再用小火煎2小时,改用旺火至沸腾。加糖50克,用少量淀粉勾芡即可服用。

功能:养阴润燥,润肺化痰止咳。

另外,对人体各部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是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滋润鼻腔的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喉燥,饮用玄麦甘桔冲剂,可获得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咳,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润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此外,增液汤(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身之燥,如秋季出现各种燥证可水煎代茶饮。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预防秋燥对人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置一盆冷水,以缓解燥气。

对付秋燥,你学到小窍门了吗?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镇海新闻网(近强科技)出品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北京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2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