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解读《脾胃论》的文章我写了一个系列十几篇,论述的比较多了,一直跟着读的人,应该能懂了那么一点点意思了,但是要想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书是怎么来的,一定要读一读李东垣更早期的作品《内外伤辨惑论》,了解他的前世今生。
李东垣的生平就不多作介绍了,看前文:脾胃养生看东垣
正文:
《内外伤辨惑论》简称《内外伤辨》,是李东垣年写成的,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就被俘虏了,过起来十多年的俘虏生活,所以说《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前半生的总结。
我给他简单归纳就是:
出生富裕家庭,岁数不大看着老母被一帮医生不治而死,拜了名医张元素,买了济源税务的官,看好大头瘟疫,避战乱到京城,靠着手艺给富贵人看病求生存,京城被围,城破被俘。
打仗期间看了太多庸医治死人,气愤的李东垣写了个文章,叫《内外伤辨惑论》。全书分三卷
上卷:上卷啰嗦了半天,讲了十几个问题,其实就是手把手教学,千万不能把内伤和外感搞错了,搞错就要死人了。
开篇骂人,悲愤与怜悯:东垣在《内外伤辨》第一篇就大声疾呼,就差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庸医,人家发热、肚子胀,没的力气,不是外感病,不是感冒了,而是内伤病,是消耗太过了,不能攻邪而是要调补呀,庸医杀人不用刀啊。
《辨阴证阳证》: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气愤之余,传授技巧:骂也骂过了,着急也无济于事,怎么办呢?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有个认识,有迷途知返的,还能挽救一些人,针对庸医最容易犯的错误,最要命的事情问题就是,人家是个消耗太过的内伤病,不能当初外感病来治疗,不能再发汗,不能再攻邪泻下了。怎么区分内伤还是外感呢?
怎么区分:
1、《辨脉》摸脉左手右手,有力无力?
2、《辨寒热》看发热恶寒到底是光发热不恶寒,还是发热恶寒都有,要用手去摸一摸,皮肤热不热?
《辨寒热》百病俱有身热,又谓之肌热,又谓之皮肤间热,以手扪之方知者是也,乃肌体有形之热也。
3、《辨外感八风之邪》看人怕风不怕风?
4、《辨手心手背》摸摸手心手背,看看掌心热不热?
5、《辨口鼻》问问嘴里和鼻子,嘴里有没有滋味,拖不拖鼻涕,鼻塞有没有?
6、《辨气少气盛》看气息说话,有劲没劲,区别实证虚证?
7、《辨头痛》问有没有头痛,什么性质,程度怎么样?
8、《辨筋骨四肢》问四肢肌肉,有力无力,身上有无疼痛?
9、《辨外伤不恶食》问想不想吃饭?
《辨外伤不恶食》辨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所伤,寒温不适,此三者皆恶食。
10、《辨渴与不渴》问口渴不口渴?
11、《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强调有些是虚症不是实证,一用反了就回不了头了。
12、《辨证与中热颇相似》强调有点发热是虚热,跟实热很像,一用白虎堂清热就完蛋。
总结一:我看了以后,觉得东垣真是毫无保留,讲的真是太细致了,生怕别人看不懂,有些注意到还反复强调,尤其是发热。事实现在社会还是这样,发热问题最难区分。尤要注意是外感还是内伤。
中卷:上卷唠叨了半天,如果掌握的扎实应该可以分清内伤还是外感,东垣要强调的是战乱时候,好多毛病都是内伤不是外感引起的。区分清楚了以后,这个内伤怎么来的呢?知道怎么来的才能避免啊,知道怎么来的,还要知道怎么用药啊?
中卷就在讲这个问题,内伤病怎么来的,有了怎么治?
1、《饮食劳倦论》绝大部分都是吃不好,受了冻,又干太多活就要倒下了。
《饮食劳倦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耗伤元气。
2、《暑伤胃气论》绝大部分受气温影响的病人,都是冻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受了热,中了暑,于是再写一个章节啰嗦啰嗦这个少部分人。
3、《四时用药加减法》好多人其实是中虚,用个补中益气汤,一方定万民,但是临床千变万化,总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咋办?手把手教加减,除了发热还有肚子疼怎么办?刺痛——加当归,头痛——加蔓荆子。。。
同样的病一年四季又不同,有什么特点?夏月咳嗽——加五味子,冬月咳嗽——加麻黄,春天温暖——加点佛耳草、款冬花。
4、《肺之脾胃虚方》、《肾之脾胃虚方》,五脏联系密切,脾胃伤了,很容易带来其他脏腑疾病的,比如肺病:面色不好,出汗异常等,怎么治疗?比如肾病:大小便不好了,肚脐以下难受了,怎么治疗?这两个章节给了方。
总结二:怕菜鸟不能掌握这千变万化的临床,用心良好,唠哩唠叨,说的不可谓不全面。
下卷:即教了大家怎么区分内伤还是外感,又教了大家怎么加减用药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床,下卷主要唠叨注意事项,和收拾被别治坏的烂摊子。
1、《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典型例子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食药,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空快,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许,药尽化开,其峻利药必有惰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损乎?东垣分享的他的老师张元素的这段经验特别有意思,张元素告诫一定不能用那种吃下去以后作用很急促的药物,不能急功近利,要算好药物起效时间,最好是药物发挥尽了,病也去了,不然病去了,药重了,带来了后续药物的副作用,现代制药工艺的缓释片、缓释胶囊显然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应用典型,道理古人早就说过,现代中国人不动脑筋去实践也是可惜。
至于后面橘皮枳术丸,治疗老人孩子吃多了不消化,半夏枳术丸治疗吃了冷的伤了肠胃,三黄枳术丸治疗吃肉吃面辛辣的吃多了,导致肚子胀满不舒服的等等。。。都是收拾烂摊子,治坏病。
2、《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论酒客病》重点谈了吃多了,该咋治疗,在胃里和在肠子里是不一样的。喝酒喝多了,有什么危害,该怎么办?
总结三:下卷的这些个章节,都是在叮嘱临床注意事项,在收拾已经被别人搞坏的烂摊子。人生只有一次生命,误入歧途,还要给人机会,万般挽回,也是用心良苦。每每读到最后,总是感觉东垣也是一个操心劳碌之人,不能快意恩仇,洒脱自在。
结语: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山之巅峰,才能俯瞰山的全貌,相信经过我今天的解读,大家再读《内外伤辨》一定会思路清晰,轻松许多。李东垣活了72岁,《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五十多岁时候写成小书,后来晚年在友人的鼓励之下,又将《内外伤辨》扩充之后,写成了《脾胃论》,《脾胃论》成书没多久,东垣就去世了,晚年的这本经典著作《脾胃论》跟《内外伤辨》是一脉相承的,下期给大家讲讲《脾胃论》中的章节是怎么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声明:原创文章,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其他平台。更多原创文章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一个有温度的中医,只写原创文章。
既往文章:
蛋蛋的忧伤(精索静脉曲张科普)
审时度势(读书笔记)
《惜余医案》读后感
气血津液之为病
微量元素锌Zn与中医的脾虚(收藏版)
全息与中医(收藏款)
董小姐学中医
真实故事
可能知道,其实并不了解
伟哥科普贴
书生也用虎狼药———《脾胃论》系列
感冒不发烧不是好事情。
酒!酒!酒!———中医与酒
现象还是本质(附抗生素舌)
从大文豪苏轼之死:看文人与医
张坚打赏鼓励原创。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