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癌症这两个字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担心害怕?感到痛苦?还是内心坦然?癌症虽然是大病,但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却并不遥远,医学把它归为心身疾病的范畴,就是说,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等因素,会让一些癌症青睐上某些人群。比如肺癌和吸烟、环境污染有关系,现在公共场所控烟、治理环境污染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结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经常吃油腻辣烫、不好消化的的食物,加上工作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肠胃蠕动力不够,经常不能正常排便,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就容易患上结直肠慢性疾病,久而久之致癌。乳腺癌与女性爱美有一定关系。
目前市面上有部分口服与涂抹类保养品里含有激素,长期使用会打乱女性身体的激素平衡,而雌激素水平过高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生完孩子的女性有母乳也不愿意哺乳,阻塞了乳腺的正常功能,也容易发生问题。WH0的调查发现: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而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国人的“共餐”习惯有关,因此专家建议在外吃饭应养成分餐或使用公筷的好习惯。
癌症的发生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也让我对于它的发生机理产生了兴趣,我很想知道,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危害是怎样让身体的细胞发生癌变的,癌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查找资料,原来,我们人体细胞内天然就存在一种癌基因。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非但无害,而且对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学者海尔弗利经实验研究,发现动物胚胎细胞在成长过程中,其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的,到一定阶段就出现衰老和死亡。海尔弗利的具体实验情况是这样的:他将婴儿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一次又一次地分裂,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但当细胞分裂到50代时,细胞就全部衰老死亡。人类的所有细胞都受基因程序控制,什么时候分裂出什么样的细胞,分裂个数是多少、分裂次数是多少,什么时候执行细胞凋亡指令等等,在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已经全安排好了!但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癌基因发生变异后产生的癌细胞打破了这个规律。癌细胞的特点是可以无限次增殖。在癌症的过程中,身体看着越来越多的细胞改变行为,无止境地进行细胞分裂,把宿主当成食物来源,直到耗尽宿主为止。癌细胞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威胁,比如细菌、病毒或异物,而是原本献身服务器官、视有机体为一整体,而尽可能促进其生存前景的细胞,突然改变心意,抛弃共同的认识,开始发展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付诸实现,以自我的繁殖为首要且唯一的目标,不再表现为多细胞生命的一份子,而退化成更原始的单细胞生命。通过无秩序的细胞分裂,迅速而无情地散步自己,不顾一切形态的界限(渗透),在全身建立据点(转移)。它把自己离弃的团体当成摄取营养来源的宿主,癌细胞如此快速地生长、复制,以致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于是癌细胞从有氧呼吸转为较为原始的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团体,需要交换,而无氧呼吸则是任何细胞都能靠自己进行的。癌细胞这种极为有效的自我繁殖过程,要到做为食物来源的人被吃掉才会结束。癌细胞失去营养来源后,最后也会死亡。
看了这个过程,不禁让人感慨,癌细胞为了发展壮大自己最终和人同归于尽,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但是,为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癌基因为什么不会随便发生癌变?这说明人体里天然就有着制止癌变的能力。既然人体里有这种能力,就可以想到是因为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干扰了体内制止癌变的能力,诱导癌基因发生癌变。而这种能够制止癌变的能力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应答作用,T淋巴细胞负责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而且发挥监视作用,发现癌细胞之后就迅速杀伤和溶解。因此,体内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免疫功能正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得癌症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把癌症看成是绝症,必死无疑,直到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癌症1/3可以预防,1/3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另1/3可取得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的疗效,也就是与癌共存。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只要我们能够使制止癌变的能力恢复正常,就不怕癌症了。研究发现,有许多患癌病人可以带癌生存,就是因为他的制癌能力与“生癌”能力相持,谁也胜不了谁;有的癌症者逐渐恢复,甚至使癌肿完全消失不再复发,就因为这种能力胜过癌变的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让绝望的人们感到振奋,看到了希望。那么,我们也逐一来分析一下,首先分析早期癌症,从早期癌症到中晚期癌症,癌细胞的病理过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早期可以治愈?我请教了郑州市七院病理室曹医生。原来早期癌症病变常见于粘膜上皮层内,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经过手术可完整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是我还有问题,我们常说治病求因,找到根源,才可治根。癌症是结果,不是病因,切除了癌症,如果没有去除病因,癌细胞还会继续繁殖,还有可能癌症复发或者再次患癌。由于癌症是身心疾病,我们可以推测,切除了早期癌症,还要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才能达到不患癌症。
再来分析不能治愈的三分之一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癌症是慢性病,倡导癌症患者“与癌共存”,共存就是允许癌症存在,而不是盲目地动用一切治疗手段杀灭癌细胞。破坏了免疫系统,即使杀死了癌细胞,又有什么好处呢?重治疗,忽略人的现代医学已经付出了很大代价。美国研究癌症的科学家琼斯的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癌症病人的生命期望值,明显高于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德]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等著《疾病的希望》)为什么?因为身体是生命的载体,试想,没有生命的身体能患癌吗?没有生命的努力,人们能带癌生存吗?我们的治疗应该首要是唤醒生命的希望,唤醒人的自愈系统。
最后说说预防。年11月,美国肿瘤学会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癌症死亡率首次出现持续下降,研究者认为,此种下降归功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如何预防呢?既然是心身疾病,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就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来预防。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居民提出了9条预防癌症的新建议。这9条预防癌症的新建议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十几位专家通过多年调查研究、针对中国居民的饮食和生活特点提出的。
1、要严格控制体重。这是因为肥胖是导致中国癌症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2、不吃发霉的食品。常吃这样的食品,极易患肝癌等癌症。
3、要少吃熏制、腌制、烤制、油炸和过热的食品。这类食品主要包括熏鱼、烤肉、腊肉、咸菜和火锅等。
4、在吃新鲜的果蔬之前要将其清洗干净。不仔细清洗的新鲜果蔬就直接食用,很容易导致果蔬上的农药进入人体内,从而诱发肠癌、肝癌和脑部肿瘤等癌症。
5、不酗酒、不吸烟。酗酒和吸烟是诱发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我国的癌症患者中,有35%以上人的癌症是由酗酒和吸烟引起的。
6、不要长期服用可能致癌的药物。受某些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人都有不经医嘱而自行使用药物的习惯,这就大大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甚至从而导致因用药不当而致癌。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致癌。可致癌的药物主要包括花椒、藿香、款冬花、石菖蒲、砒石、雄黄等中药。
7、不要使用有毒的塑料袋。鉴别塑料袋有无毒性的方法是用火将塑料袋点燃,易燃烧的为无毒塑料袋,不易燃烧的为有毒塑料袋。
8、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而且要养成涂抹防晒霜的习惯。
9、不要熬夜。这是因为熬夜会导致人体内褪黑色素(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激素)的含量减少,并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人易患癌症。
除了生活方式,还有心理因素的影响。医学家格雷尔发现了一种称之为“C型行为模式”的人格特征,它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癌症病人长期把愤怒压抑起来(内泄),不对外表达(外泄),这种处理方式,其本人是意识不到的,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的愤怒情绪,但是这种否定性的情绪是存在的,有可能通过躯体并以症变的形式表达出来。C型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有:①童年形成压抑、内心痛苦不向外表达及克制的性格。②行为特征为:过分合作,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权势,压抑自己的情绪,焦虑,应激反应强。一些研究间接证实不良个性特征导致的慢性应激和抑郁发作可能影响免疫系统而增加了某些肿瘤的患病率(姚树桥等著《医学心理学》第6版)。
癌症的防治心理调整的关键在于树立“豁出去”的信念,不怕死,不压抑,不怕嘲笑,不怕真情流露,学会开放自己,放下僵化,打开障碍,这样身体就不会生畸变的细胞(周正等著《青年应用心理学》)。
qinzibaike
您身边的亲子教育专家
亲子课堂播出时间:上午9点,重播晚上20点
·END·
亲子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