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一、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
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
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
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二、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
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表1)。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
(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
(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
(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
(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
(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
(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吡咯双烷类生物碱所致肝损伤另一个作用靶位是肝窦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受损时可发生肝窦阻塞综合征。
作者:陈医院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