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友常问及,何时服药效佳?
答:细分之
1、对于一般药剂,饭前服用,如补益、利气等药;
2、对于作用于四肢血脉的药剂,空腹服用,如泻下、通便等药;
3、对于刺激胃黏膜的汤剂,在餐后服用,如利导、消食化积等药;
4、安神及驱虫药应在睡前;
5、治疗疟疾药应在有规律的发热前2h服用,以利于杀死疟原虫;
6、妇女调经药应在行经前1周左右开始服用。
贰
概言之
病在下者食前服,病在上者食后服。(《神农本草》)
病在下者食前服
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宜在饭前服药。
病在上者食后服
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叁
友言:何以服之?
答:(服药方式)中药汤剂古法多是煎一大剂,分三次服用,病愈不必尽剂,不愈者必一日服尽。(1日1剂,tid)。伤寒、温病、急症可守此法,他症不必如此,朝夕各服药一次即可。
危重病和病在下焦的患者,顿服和急服;
呕吐、妊娠恶阻和年高体虚的患者,当徐徐温服。
肆
友复言:百无禁忌否?
答:(服药禁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不得同食;茶最好不要同食。(茶解百毒,最早的书中药本名毒药)
伍
友再问:久服,伤肝?
细思之,答:(中药肝损)传统认为“中药无害”,欧美、亚洲的大部分人依旧持此观点,然而,随着中医药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中药肝损以女性为主,中青年多见,用药时间长短不一,少的4天,多的直达20年;一般都在15-75天,故建议长期服用中药的朋友最好1-3月查一下肝功能;
中药的肝损机制与现代的药物性肝损一致,无太大区别(反而是中药中肝毒性物质不甚明确)。也无需畏如猛虎,停药,予以保肝治疗,几可痊愈。
陆
中药肝损的麻烦在于诊断困难。
中药多为复方制剂,临床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与肝损伤的关联性较难判断。多数中药作用和缓,所致药物性肝损潜伏期较长,部分病例发病较隐匿,一般无剂量依赖性,有些病例甚至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仅表现为肝生化指标的异常,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少数中药肝毒性相对较强,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等〕、皂苷类(薯蓣皂苷等)、毒蛋白类(如蓖麻毒蛋白等)、重金属类(如铅、汞)或挥发油类(如薄荷油等)等成分;更多的中药中肝毒性物质基础目前不明确。(这还只是单位中药,复方配伍的更难以明确)
柒
如何减少肝毒性?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通过对当归配伍黄药子的减毒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黄药子与当归1:2配伍后,黄药子所致肝脏病理改变被明显抑制。
此外还有很多通过合理配伍减低
或消除肝毒性的例子:
1.、如甘草、白芍配伍雷公藤能够降低雷公藤的肝毒性;
2、白芍配伍川楝子能够降低川楝子的肝毒性;
3、紫菀配伍款冬花后,不仅使二者的止咳、祛痰、平喘功效均增强,而且款冬花能明显降低紫菀的毒性,减轻其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邓兵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