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男,3岁,咳嗽近1个月

支气管炎看疗效止嗽散方真奇妙

患儿王某某,男,3岁。

年10月31日,主诉咳嗽近1个月。患儿自10月初受凉后开始稍有咳嗽,干咳为主,未予处理。近2周咳嗽加重,自行予“咳喘宁”“小儿止咳糖浆”等未见缓解。现咳嗽较频,以夜间咳为主,阵咳,偶咳出黏痰,无喘息,鼻塞、流涕,无发热,纳食可,夜寐欠安,大便正常,小便黄。体格检查:咽部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舌红、苔薄黄。

患儿平素易感。此次咳嗽已发近1个月,近2周加重,初起因感受外邪,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发咳嗽,日久不愈,复受凉后咳嗽加重,而发咳嗽、咳痰、鼻塞、流涕。根据舌脉,中医诊断为外感咳嗽,辨证为风寒犯表,兼夹内热。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

桑白皮5g,地骨皮5g,茯苓5g,桔梗3g,苦杏仁3g,款冬花3g,紫菀3g,白前3g,百部3g,白果2g,紫苏子2g,甘草2g,百合10g,赭石10g。共5剂,嘱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患儿服上方5剂后咳嗽明显减少,偶有痰,不喘,流涕,纳食可,夜寐一般,大便偏干,小便可。体格检查:咽部不红,双肺呼吸音未闻及明显异常,舌淡红、苔薄黄。

南沙参5g,麦冬5g,桔梗3g,桑白皮5g,百合10g,玉竹5g,火麻仁5g,枳实3g,薏苡仁10g,甘草2g。共5剂,嘱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随诊,患儿服上方5剂后咳嗽消失。

本案患儿平素易感,本次因受凉后邪犯肺卫而发咳嗽,因未予用药再次感寒后肺气壅遏不宣而咳嗽加重,肺气上逆,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发为咳嗽、咳痰。寒邪日久而从阳化热,有咽红、黄黏痰。根据患儿有受凉史,舌质红、苔薄黄,辨证为风寒咳嗽,兼夹内热。

张氏在初诊时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方进行治疗,是以疏风散寒、止咳化痰为法。方中苦杏仁苦而微温,能宣肺止咳平喘。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款冬花配紫菀辛温润肺,能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配以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桑白皮、地骨皮甘寒能泻肺平喘,治肺气郁而化热之痰热咳喘。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健脾。白果、紫苏子降气化痰,加用苦甘平之赭石,重镇降逆以平喘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

二诊时患儿咳嗽已明显好转,痰不多,不喘,大便偏干,张氏认为咳已日久,伤及气阴,故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滋阴益气,润肺止咳。南沙参甘寒,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麦冬甘寒,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百合、玉竹亦能养阴润肺;再加火麻仁润肠通便,枳实行气消积以助排便;同时辅以薏苡仁以清热利湿、健脾利水,甘寒之桑白皮泻肺止咳。全方共奏滋阴益气、润肺止咳之功效。

名医儿科张涤教授门诊经验实录,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本次转发完全公益,无任何经济利益,纯属传承发扬中医的正能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11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