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72咳嗽久不愈,经方疗效高

感冒时常伴有咳嗽症状,有的患者通过治疗,感冒症状消失了,但是却留下咳嗽的问题,迁延日久不愈。多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饮食调护失宜等有关。咳嗽一症,最是难治。其实,经方治疗咳嗽,辨证准确,可获捷效。

病案分享病史介绍

10岁女童,因“感冒后咳嗽1月”于年04月24日来诊。

患儿1月前受凉感冒后开始咳嗽,予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中药及西药治疗仍未愈。现阵发性咳嗽,可闻及有痰音,咽部有痰,痰难咯出,无咽痒,唇偏白,疲累,无口干苦,纳眠一般,二便尚可,舌尖红苔白厚,脉弦欠有力。

诊断:咳嗽

处方:法半夏10g姜厚朴10g炒紫苏子10g茯苓10g黑顺片6g醋五味子6g干姜6g前胡10g紫菀10g蜜款冬花6g,5剂,水煎内服。

预后

药后咳嗽即消,半年后因疲倦纳差来诊,诉药后至今咳嗽再无发作。

病案分析

患儿咳嗽一月,从症状分析,病邪已从表入里,咽部有痰,痰难咯出,苔白厚为痰气郁阻,疲倦,唇偏白,脉欠有力,为阳虚。此为太阴痰湿证,兼入少阴,方予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厚朴汤方证属太阴病证,痰气郁阻而致“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治疗各种痰气阻滞之咳嗽、胃痞、失眠,舌苔多见白厚。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味辛性温,下气除满。二药结合,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既可化已聚之痰,又能杜生痰之源;苏子降气化痰,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再加熟附子补火助阳,驱逐风寒湿邪,干姜辛热,既能温肺散寒以化饮,又可温运脾阳以除湿,久咳伤肺,且一派温散之药,恐耗散肺气,故佐以酸敛之五味子敛肺止咳,前胡、紫菀、款冬花消痰止咳。方证相应,咳止痰消而病去。

咳嗽现少阴证在老年体虚患者中常见,但是在儿童中少见。此案患儿年方十岁,本该是青春活泼,精力旺盛的年纪,咳嗽一月,病即入少阴,半年后求诊亦是因疲倦明显来诊,用四逆汤加人参、龙骨、牡蛎取效,可知其体质偏虚。不禁感慨,“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青少年,应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户外活动,充满活力,茁壮成长。

整理:李豪燃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欧阳卫权简介

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客座教授。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万病识机,活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为国内系统性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皮肤病第一人,多次受邀于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经方专题演讲,尤其系统地讲授《伤寒论》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学术经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皮科临床医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六经辨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影响很大。

擅长疾病:

皮肤病:带状疱疹神经痛、痤疮、荨麻疹、血管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激素依赖性皮炎、斑秃、结节性痒疹、丹毒、黄褐斑、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生殖器疱疹、毛发红糠疹等;

常见内科疾病:发热、咳嗽、失眠、慢性鼻炎、慢性胃炎、腹泻、心悸、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痹证、口腔溃疡等。

妇儿及其他:小儿肺炎、哮喘、腺样体肥大、厌食、消化不良、夜啼、遗尿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欧阳卫权年12月出诊安排

骏景分院

12月1日(周六)下午

12月6日(周四)下午

12月13日(周四)下午

12月27日(周四)下午

12月30日(周日)下午

东山分院

12月4日(周二)下午

12月11日(周二)下午

12月18日(周二)下午

12月25日(周二)下午

致电--预约

(电话预约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11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