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哮喘病的治疗。
总体的治疗原则: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一、痰饮形成
内因:中阳素虚。
外因:感受风寒居多(尤其冬春季节);寒湿浸渍(冒雨、涉水、久居湿地);饮食劳倦。总属脾胃虚弱、脾运失司。
病变脏腑:肺、脾、肾三脏;膀胱、三焦二腑。
“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
“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
二、饮邪病理性质
质地清稀、停留于局部、责之于脾胃、阴寒凝聚。
饮为阴邪,为有形之邪气,轻者阻碍阳气,重者耗伤阳气。
三、温药的作用
温药中,甘温助胃阳;苦温燥脾土;辛温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
治疗痰饮,不可专事温补,不可用刚燥之品。应“甘温补益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
“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赵以德
“痰生于胃寒,饮在于脾湿”——魏荔彤
哮喘的治疗原则:
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②大凡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上干阻气;大凡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
③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分。填精以浓厚之剂,必兼镇摄。气脱急续真元,挽回顷刻。
④更有中气虚馁,土不生金者
——叶天士
咳而上气,唯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
方歌:
射干麻黄亦治水,
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
紫菀半夏加五味。
病机:寒饮郁肺,肺气不宣咳:咳声重浊,连续不断
痰:白色清稀,泡沫痰,易咯出
喘:喘息,不能平卧
鸣:喉中痰鸣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加减应用1、射干麻黄汤+苏葶定喘丸:治疗痰饮喘重
2、射干麻黄汤+三子养亲汤:治疗痰饮咳重
3、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治疗咽喉痛咳吐白痰
4、射干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治疗痰饮咽喉不利
5、射干麻黄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三抝汤):治疗痰饮胸中憋闷
6、射干麻黄汤+橘枳姜汤:治疗呕吐、纳呆
7、射干麻黄汤+僵蚕、地龙、旋复花:治疗痰饮、咳痰
8、射干麻黄汤+人参、苏木、丹参:治疗肺气肿、舌淡暗、唇色暗乏氧。喘脱重症,用保元真武汤。
课程安排
时间:每周二晚18:00-21:00
场所:知一堂中医馆二楼学术交流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