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我们可以这样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入秋开始,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而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还有很多人这个时候选择“贴秋膘”,但要注意,饮食上要注意温和,尽量不要胡吃海塞,避免增加胃的负担。

秋分养生可以适当药补,有助于调理身体内的阴阳之气,适应季节变化,增强身体抵抗力。但是,秋分养生,适合吃哪些中药呢?

1、款冬花

款冬花性味辛、温,入肺经,辛散质润,温而不燥,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无论外感、内伤咳嗽,寒性咳嗽,热性咳嗽,均可选用,是治疗咳嗽的良药,尤其适用于肺虚久嗽、肺寒痰多的咳嗽。冬季咳嗽、哮喘,可以将款冬花与麻黄、杏仁、苏子一起熬煮喝汤,治疗效果非常好。

2、银耳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功效,也是扶正强壮的补药。秋季咳嗽,可以取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一起熬煮饮用,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3、麦冬

麦冬性甘寒、质润,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如果因肺阴不足引起喉痒、咳嗽无痰、口渴咽干以及肠燥便秘等症,可以将麦冬、人参、五味子一起熬药服用,用以治疗。

4、川贝

川贝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治疗阴虚燥咳效果较好。秋天吃川贝,可以将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饭时取米汤毫升,放入川贝、冰糖隔水炖服。还可和瘦肉煲汤,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内。

5、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沙参、麦冬各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大米共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具有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

6、玉竹

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经,具有滋阴润燥、除烦止咳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尿频、筋脉失养挛痛、素体阴虚、风湿自汗、劳疟寒热等症。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代茶饮,也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7、桔梗

桔梗性味苦、辛、微温,能促进支气管分泌,具有止咳化痰、宣肺排脓的功效。桔梗10克,大米克。将桔梗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即成,每日1剂。可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或干咳难咯等。

8、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能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退翳,对秋燥伴有近视、远视、轻度白内障者尤为适宜。可取石斛(6-12克)与菊花适量同煎代茶饮,有较好的明目润燥功效。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将石斛先煎30分钟,再放入菊花同煎5-10分钟。另因本品有敛邪的作用,故感冒初起者忌服,且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和呼吸,因此切勿擅自加量。

9、西洋参

西洋参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肾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进食西洋参要注意以下三点:服时不宜饮茶;服后不宜吃萝;畏寒肢冷、腹泻、胃有寒湿、舌苔腻浊者不宜选用。

10、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经,常食百合,可以补肺润燥、健脾,补养身体,使人精神焕发,抗拒疲劳。

汉广集团创建于年,

自成立以来,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己任,

在全国首个提出“道地药材·绿色加工”的理念与行动纲领。

针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

在中药材道地产区及适宜产区

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初加工工厂”为载体,

遵循传统加工工艺,利用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

生产出品质可控、含量稳定的中药材原料,

致力于“让天下人吃上放心中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dx/8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