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确诊一例鼠疫,这些防范知识您一定要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m.39.net/pf/a_4445035.html

00年7月5日,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消息传出,网络哗然。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

00年7月5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1名牧民,医院就诊期间,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内活动。目前,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笔者专门搜索了一下巴彦淖尔市。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地级市,“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各大媒体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觉得在当前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又出现了可怕的鼠疫,咱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

其实大可不必紧张,鼠疫作为甲类传染病,在我国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近年来在国内外一直都有相关病例报道。

就在一周前的6月30日,我们的邻国蒙古发布消息称,该国西部科布多省车车格县出现1例被初步诊断为鼠疫的病例。目前患者已被隔离治疗。

据介绍,这名7岁的牧民因非法捕食旱獭后医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有关部门已对其33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科布多省局部地区已采取戒严措施。

肇事者旱獭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拨鼠。鼠疫主要通过生活在土拨鼠等野生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进行细菌传播,而蒙古国的民众一直有捕食猎杀旱獭的习惯。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的1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

而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每年都会有鼠疫的确诊病例报道。随着人类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防范措施不断加强,鼠疫等在全球甚至局部地区已经很少发生大流行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鼠疫大流行曾经对人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进一步说明把鼠疫和霍乱一起排在甲类传染病的行列是有根据的。

地球上曾发生三次鼠疫大流行

6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流行,东罗马帝国死亡一亿多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多。

大约年在欧洲又发生第二次大流行,死亡了多万人。

到了18世纪欧洲又发生第三次大流行,死亡了大约1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又传播到了亚洲,又死亡多万人。

近年来,在印度的恒河流域,曾经爆发过数次鼠疫疫情流行。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0万,死亡近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些年在云南、甘肃、内蒙等地一直有散发病例发生,时刻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的患者死亡。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鼠疫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网传“发生鼠疫病死率高达%,无药可治”是真的吗?

近年来网络曾有“发生鼠疫病死率高达%,无药可治”的内容广泛流传,这当然是谣言。

历史上鼠疫确实引起过人类大范围的死亡,但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鼠疫的病因、治疗、预防等认识不足。

虽然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但随着医学发展的今天,鼠疫病例已经可以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只要能早期就诊,及时得到规范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其发病。

家里养的宠物“仓鼠”会传播鼠疫吗

仓鼠也是属于啮齿动物,是有可能会传播鼠疫的,一般是由野鼠或者蚤传给家养的仓鼠,但这种可能性极低,因此,朋友们也不用太担心。如果不小心被仓鼠咬伤,不要太过慌张,及时用肥皂水冲洗,碘伏进行消毒即可,如果伤口较深,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老鼠传播疾病一般有三个途径:

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老鼠繁殖能力超强

据悉,一只成熟的母鼠大约0天左右即繁殖一次,一胎少的可生六七只、多则十来只小老鼠。

而一只小老鼠出生1.5~.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当一个地区老鼠的总量较多时,老鼠会减缓其繁殖频率,而在老鼠较少或人们大举灭鼠后,它们会加快繁殖“力度”,使老鼠快速地成倍增长。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身上所携带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很多,仅一只老鼠身上的病原体不会少于00种,其中一些可以传染给人类。

除了鼠疫之外,老鼠还会引起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狂犬病、恙虫病、旋毛虫病、蜱性回归热、沙门氏菌类病等30多种疾病。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有39种

甲类(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当下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严格管控。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其实对于鼠类传播性疾病的预防,防鼠、灭鼠是关键。更要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特别是剩饭剩菜,孩子吃的零食等一定要妥善存放。

要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前往鼠疫地区的旅行者可能面临的感染危险做了如下建议

野营或狩猎时应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避免与死亡动物,感染动物的组织或物质接触;应避免前往拥挤的地区,避免与肺鼠疫患者紧密接触。

去大草原旅行者应使用驱虫产品防止跳蚤咬伤,采取防蚊措施也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吸血昆虫叮咬。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

一旦有疫区旅居史,而且出现突发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或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并向医生如实告知旅行史。

预防性治疗仅适用于与鼠疫病例或其他高风险暴露(如感染跳蚤的叮咬或与感染动物的体液或组织直接接触)的人员。没有医疗专业人员推荐,不建议旅行者自行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除非医疗专业人员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阅读更多健康科普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dx/8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