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经典——《黄帝内经·灵枢》
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经典释义
形体受寒,又饮冷水,两寒相迫,就会使肺脏受伤。因为此表里两种寒邪内外相应,而使在内置肺脏和在外之皮毛都受到伤害,所以就会导致肺气失于肃降而上逆,进而发生喘、咳等病变。从高处坠落跌伤,就会使淤血留滞在内,若此时又有大怒的情绪刺激,就会导致气上逆而不下,血亦随之上行,郁结于胸协之下,而使肝脏受伤。倘若被击打或跌倒于地,或醉后行房事以致汗出后受风着凉,就会使脾脏受伤。倘若用力提举过重的物品,房事过度以及出汗后用冷水沐浴,就会使肾脏受伤。
临床所得
佟某,女,78岁,年6月4日初诊。患者自诉咳嗽半年余,服用中西药无效。白天严重,有白痰。常年服用蒲公英。舌淡红有裂纹,脉滑。治以温肺化饮,祛痰止咳。
处方:炙麻黄6g、桂枝15g、干姜10g、细辛6g、
清半夏10g、炙甘草15g、白芍20g、五味子15g、
生石膏30g、鱼腥草30g、麦冬15g、紫菀10g、
款冬花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年6月11日,患者诉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基本不咳嗽,痰易咳出。舌淡红苔薄,有裂纹。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
三诊:年7月2日,仍时有微咳。考虑患者年老肾虚,肺肾同调。
处方:肉苁蓉20g、川牛膝15g、白芍15g、当归10g、
生姜10g、乌梅20g、炙甘草15g、熟地10g、
炙紫菀10g、款冬花10g、野菊花15g、鱼腥草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痊愈。
所知所思
咳嗽一病,凡缠绵难愈多为本虚标实,该案患者,年老体弱,见效稍缓。但能取得殊效,属辨证准确,抓住其病本与寒、饮关系最为密切,立小青龙之方稍作化裁。是借《黄帝内经》“形寒寒饮则伤肺”之论,用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的最佳典范。总之,临床须以温药扶阳而驱寒,同时当健脾益气补虚以化饮。以小青龙汤一方为大略,而后随证变通。而又当注意以下几点:咳嗽首辨发病途径,有外感内伤新旧之别,用药内外侧重有度;病邪性质以寒邪为要,寒饮水湿痰皆可致病,而痰作为病理产物出现,与脾胃关系密不可分,故重阳重土二法并行;虚实错杂,终以扶正气为根,重视早期治疗,且在用药上顺肺脏清灵之性,适度为宜。
编辑:李斯宇
校审:盛野
总校审:于睿智
吕门优选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