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闸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是每年的6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个节气。夏至气温多以闷热、多雨为主,从中医学上讲也是人体阳气最盛而阴气滋生、阴阳交替的一个时节。在这个节气里,很多人都会出现身体不适、胸闷气短的现象,因此在夏至做好各方面的养生工作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保健养生既要保护阳气,也要顺应阳盛于外、阴伏于内的特点,使阴阳两气相顺接。夏季天气炎热,要重在“养心”,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之前是雷雨潮涨最多的小满、芒种,这对南方更为甚,整个大地最为潮湿,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解热、祛湿、健脾,无疑是夏至养生的关键词,一些人也会产生胃口不好、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的情况,中医将其称为“夏滞”。夏至虽然天之阳达到最盛,但是在地则有暑湿,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其实许多食物,像薏苡仁等都有祛湿的功能,如湿气重的人们经常吃薏苡仁非常有好处。但是,祛湿不能千人一方,特别是不按自己体质的实际情况,盲目吃薏苡仁也会造成其他疾病的产生,因此建议在夏季养生之医院听听医生的意见。
同时,夏至也是防治冬病好时节,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虚反复感冒等疾病都可治疗。像针对儿童的敷贴,可令孩子免于服药之苦,家长们对其比较容易接受。通常来说,以三周为一个疗程,每周做两次穴位敷贴,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医院儿童敷贴治疗正在火热进行,欢迎广大家长前往咨询、预约治疗。
除了儿童之外,现在处于慢性疲劳状态的“空调房”白领,正成为预约敷贴的“主力军”。冬病夏治胜在长期疗效,并非一种即刻治疗手段,不能寄望于“药到病除”;在敷贴治疗后一定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春夏养阳,切忌过度孵空调、贪吃冷饮。
下面就来为您详细介绍下夏至时节养生调养要点:
起居调养
进入夏至,就是盛夏了,这时,仍应遵循自然界夏季阳多阴少的规律,宜夜卧早起,但夜卧并不是说可以熬夜,尤其是夏至前后,更应注意睡眠,睡好“子午觉”。因为子时与午时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故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一天中阴阳气的顺接,以顺应夏至阴阳气相接的自然规律。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过后,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天———“三伏天”(注: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就要来临了。夏至时节天气炎热,室外工作时避免长时间在烈日底下劳作,要加强防护,预防中暑。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风,要适当补充水分,但不适宜饮冷饮,也不宜洗冷水澡,因为此时阳气在外,伏阴在内,内里脏腑阳气空虚,腠理开泄(皮肤纹理开放),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损伤阳气。同时,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运动调养
夏至时节,应选择早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在公园、河边、海滨地区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夏至当天更要少运动或不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游泳等为宜,运动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大量汗出。出汗太多,不但伤阴液,也伤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夏至在农历五月,属火,午火大旺,此时肝气弱,心气正旺,金气受伤,饮食宜减酸增苦,调理胃气,益肝补肾以固密精气,也可多食淡味食物,保养心脏。夏至前后可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苋菜、芥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等。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可结合药膳食疗进行调养,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款本时节的应季养生食谱:
白术茯苓鲫鱼汤
[配料]白术15克,白鲫鱼1条(约克),茯苓25克,豆腐1块,姜葱、蒜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茯苓、白术加水适量同煮,鱼熟时放入豆腐,煮熟,酌加调味品,稍煮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消暑生津的功效。
玉竹鸡
[配料]鸡肉g,玉竹50g,料酒、盐姜、味精适量。
[做法]鸡肉洗净,切小块。玉竹洗净,切段。将鸡肉、玉竹、料酒、姜、盐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文水炖40分钟,加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润燥。适用于虚劳瘦弱,肺胃阴虚,燥热咳嗽,口干消渴。玉竹为养阴之品,有润肺养胃,生津增液作用,可用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发热无汗、恶寒、咳嗽、咽干口渴等。
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冬瓜三豆汤
[配料]赤小豆50克,冬瓜克,绿豆60克,扁豆30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冬瓜洗净,去皮,切片,与洗净的赤小豆、绿豆、扁豆共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三豆熟烂,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清热消暑,健脾利湿。
在传统的饮食风俗中,有夏至吃狗肉的说法。我国民间就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到夏至这一天,许多狗会被杀掉吃肉,无路可逃。国外,如在韩国,至今也保留着夏至吃狗肉的习俗。但这种说法到底符合不符合夏季的饮食规律?对我们人体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首先,依照顺时养生的原则,我们先来看看,夏至时的天气是个怎样的状况。夏至时节的天气一般已是气温偏高,“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是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的标志。此时,由于高温天气的作用,人体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薄弱,饮食更宜清淡,以清暑、益气、补脾、生津的食物为主,如应多食五谷杂粮的粥品来降体温,如绿豆粥、莲子薏米粥等来食用,而不宜肥甘厚味,热性食物,这个时候再食用热性食物不但不利健脾养胃益消化,反而更容易助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而狗肉则恰恰就是有名的温燥之物,在这烈日炎炎的夏至之时,食用狗肉,无疑是对我们的身体非但不利反而是有害的,更谈不上什么养生之道、保养身体之功了。
况且,从流行病学来讲,无论是家养的狗还是外面流浪的野狗,身上很有可能携带有狂犬病、弓形体病、犬钩端螺旋体病等人畜共患的病毒,病毒极耐高温,涮火锅都难以杀灭,人吃了这样的狗肉后,极易染上狂犬病和旋毛虫病等疾病。旋毛虫病是一种旋毛形线虫的成虫寄生于狗及其它宿主的肠内,其幼虫寄生于狗和其它宿主的肌肉内,是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据资料显示,该病呈世界分布,其中猪旋毛虫病在我国流行较广,狗旋毛虫病则以东北三省感染率最高,这与东北人爱吃狗肉的风俗有关。人吃过有活旋毛虫的狗肉就可感染此病,重则可致人死亡,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和社会都会带来身心的痛苦和伤害。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从物质极度馈乏的时代,进入到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各种家畜家禽水产蛋奶完全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吃狗肉充饥果腹已经没有必要的了。况且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就明文禁止食用狗肉,因为吃狗肉是与奥运会所传递出的人文、和谐精神不相匹配的,也是国家所不提倡的。
Ps:从年5月开始,广西玉林要举办“夏至荔枝狗肉节”的消息引发热议。赵薇、孙俪等众多明星或公开场合现身抵制,或在微博上发文讨伐,让玉林因“狗肉节”成为舆论的靶心。6月6日,玉林市政府发布声明,声称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活动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玉林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从未举办过任何形式的“狗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