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裘明德教授,是我的老师汪永强的老师,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
裘教授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满怀支援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的激情,来到兰州医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文革”前10年就有5篇中华级杂志论文(ChineseMedJ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数年内连续发表5篇中华级杂志专业论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ChineseMed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晋升副教授。~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密执安大学和鲍曼门格来医学院(BowmanGrayMedColl)做三期研修员(Investigator或ReserchFellow),获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和脑血管病三项研修证书,并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神经病学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神经外科考察共2年。回国后多年负责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和神经病学研究所的工作。年晋升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和教授。
裘教授从来工作认真,学风严谨,为人正派,秉公行事,历任兰州医学院及甘肃省卫生厅学术委员,省教委和卫生厅高职晋升评审委员及神经精神科专业组长,卫生厅医疗事故评审委员,省药品评审专家组成员,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省康复医学顾问,并任兰州市中级法院医学指导,广东γ-刀治疗中心顾问和兰大二院γ-刀治疗研究中心顾问。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络委员会全国会诊专家,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
无论早年的普外工作对节段性肠炎(Crohn氏病)发现“此病在中国并不少见”(当时国内记载共8例),一举总结14例发表于年中华外科杂志,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还是60年代后从事神外工作后在神经寄生虫病、肿瘤、脑血管病、创伤等方面,五十年如一日,裘教授医教研硕果累累。他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和敬仰的师长,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神经外科专家和医学科研工作者,一生撰写文章达余篇,获得省部级奖6项,并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医疗上,我国神经外科早期工作人员缺乏,设备简陋。脑瘤病人,上午脑室造影,片子出来已是中午,下午手术直至晚上,十分累人。西部地区地县会诊又特别多,交通不便,抢救病人跋山涉水。裘教授不辞辛劳,出差不分昼夜,足迹遍及陕、甘、宁、青。
教学上,教授弟子中,既有如暴连喜、梁瑞奇、铙万祥、医院院长,主任;也有进修班中李世卓、单宏宽,朱凤清、周胜利等教授成为卫生部司局长,或北医三院或苏医一院的省、地、市、县医院领导或神外主任。年回国后的10年中培养毕业的10名硕士研究生,不乏张新定、张赛、李萌、缪中荣、张星虎、周东、潘亚文等教授现仍为各神经外科大中心院长和主任级人才。
研究上,教授于年在欧州出版的神经外科学报发表了“中国的颅内泡球蚴病:外科治疗的探讨”(ActaNeurochir),即主张积极手术取代悲观的保守治疗。王忠诚院士主编的《神经外科病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其中的“脑囊虫病”即由裘教授执笔,包括脑实质、脑室和脑池囊虫病三大部分的多年诊治经验。80岁高龄仍在珠海写出了“人类神经弓首蛔线虫病”,“神经旋毛虫病”,“人的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I,II,III”(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和),为提高人们的警觉性发挥余热。
脑瘤免疫,脑瘤内单核细胞浸润的组化研究,脑瘤的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PCNA,GFAP,Vimentin和S-多种蛋白的研究,都是培养研究生的课题;超低温保存的人胎垂体植入兔嗅球,通过超微结构和放免测定显示成功,-70c的超低温保存一周可以减弱或消除移植物的免疫原性,超微结构见到移植物细胞的分泌颗粒(TEM×),TSH,FSH,LH,T4术前后动物激素,有成倍的增长,PRL有7倍的增加。此研究曾受到神外学会常委易声禹教授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国家人事部的资助(添置了细胞培养的温箱)。
脑水肿是医学上的重大难题,许多病人因脑水肿而致命。他带领弟子从脑外伤后脑水肿的神经生化(红细胞内外钠钾、ATP酶,MDA,EAA,CK,NO等)改变与神经生理(BAEP),生物物理(ICP),脑的形态(CT),和临床(GCS)及预后(GOS)有密切的内在关联。积极控制脑水肿,如脱水的各种药物及抗自由基的治疗,仍强调清除血肿,纠正中线移位、减轻对血管的压迫,改变外部环境(亚低温)等均可从某一方面打破异常环节,改变病情,改善预后。论文多次被刊载于国家级杂志(ChineseMedJ,;CMSJ),或被国际会议选为交流内容(WFNS-IX,INTS-IV,ECNS-XI)。他将带回的国际会议资料组织队伍摘译成“ICP-Ⅶ,“BE-Ⅷ”,在国内脑水肿颅内压会议交流,推广国内专题研究。退休后仍有参编王维治教授主编的大型《神经病学》教材“脑弥漫性轴索伤”();参编王正国院士主编的《创伤学基础与临床》“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教授历任神经精神科分会,甘肃省神经外科学会主委及西北神外学会副主委。推动各单位的交流,出版兰医学报增刊,神经病学专辑(一),(二),(三)。年在兰州扩大年会范围,举办了有哈佛、华盛顿、和歌山等大学的教授,以及东亚大学研究生院和秋田脑血管病研究所的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使11省市的专业人员受益,神经病学专辑(三)刊出10篇英文稿,充分发挥了学会和研究所的作用。
教授的努力,让兰医附二院始终处于西北乃至全国神经外科的前列。年同韩哲生教授争取到全省第一台CT机,年亲自贷巨款购置省内首台MR。脑研所是兰医最大的一个所,多次接待过国内外专家来访及学术交流,如法国比内教授夫妇,Picard教授,美国的A.L.Weber和BenjaminCPLee教授,日本的H.Kawamura教授、T.Itukura博士、和寺本明教授,以及秋田脑血管病研究所沓泽尚之所长、上春和夫所长、深泽仁来部长、安井信之博士、T.Ogawa博士、H.Onadela主任,以及秋田大学古和田教授一行等分多次来访。我国的王忠诚院士,朱诚、刘承基、张天锡、杨树源、赵继宗等教授曾来所进行指导。
年与Yasargil教授夫妇、曹美鸿、虞佩兰、韩哲生、鲍耀东、赵雅度、刘承基、赵仰胜、裘明德等教授合影于《显微神经外科学》译著赠送仪式。
年首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裘教授与汪永强老师、医院周定标教授合影。
年天津,第三届全国颅脑创伤会议上裘教授与潘建南、陈慎之老师合影
我第一次见到教授是在工作中的第一个年头,裘教授虽然已经70多岁高龄,但仍在早上查房从无迟到,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小跑才能跟上。同患者和家属交流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裘教授始终以病人利益为重,无论职位高低贵贱、无论贫富长幼,都帮他们排忧解难。返聘于我院门诊,就曾因门诊工作超时,低血糖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汪老师提到,在知识面前教授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装懂害人害己。”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篇文章中所引的每一个文献,文献所引的每一个文献,来龙去脉,一定十分清楚。我亲历整理教授的“颅内巨大动脉瘤破裂结扎修复成功1例”(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人类神经弓首蛔线虫病”(),“神经旋毛虫病”(),“人的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I,II,III”(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和)。每一篇教授的文稿,从措辞到标点符号,精之又精。有时候为了去掉无谓的多出来占用一行的一个字,反复精简,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感。文章投递到杂志社,内容和格式几乎无需修改,原文刊发。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近乎苛刻的程度,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无缺、尽善尽美。严于律己,又宽于待人,对于学生的事情,他又总是特别关心。他关心我们每一次进修的学习,关心我们一次计算机考试的结果,关心我们的生活。
光阴荏苒,裘明德教授行医一生,大爱无形于患者,大爱无形于细节,孜孜追求,换来的是兰大二院、珠海市二院神外领域的满园芬芳。感恩于他给我们的引领和教诲,他一生的勤奋努力,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如何秉持发扬教授的治学精神,传承教授的学术思想?唯有像他一样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修心养性。
你的任务,就是珍惜,而且还要比之前更加珍惜。好好珍惜身边的那个人,一如珍惜你自己一样,无论你们会不会面对离别。
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大部分人和你已经见完了此生的最后一面了。
--东野圭吾《盛夏的方程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