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贫困的堡垒省总工会帮扶井儿村脱贫攻坚

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井儿村位于陇西县宏伟乡井儿村,山大沟深、植被稀少,曾是县里“贫中之贫”的偏远乡村。是全县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自年8月省总工会帮扶陇西县宏伟乡井儿村以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党建扶贫、技能扶贫、精神扶贫五个方面谋划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并坚持“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的帮扶工作机制,-年累计投入和协调资金万余元,实施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养殖引种、电商扶贫、创业借款等32个帮扶项目,兴办惠民实事20多件,帮助井儿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年3月23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包俊宗来到省总工会在陇西县的5个联系帮扶村开展调研工作。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井儿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6%。年底,井儿村各项指标通过市级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年8月,井儿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同年底,仅剩的2户11人也顺利退出贫困。井儿村先后被定西市人民政府授予“整村脱贫退出村”、被陇西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美丽示范村”。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省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和井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始终把夯实基层党建作为头等大事,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行“支部核心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干部结对帮扶”模式,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夯实党建基础、强化阵地建设,省总工会先后划拨2万多元党建经费,在村党员活动室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高清投影仪、会议功放音响、落地式党旗国旗,为每名党员干部配备学习用具,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为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万多元,配备电脑、A3多功能打印机、办公桌椅、便民长椅等办公设施,并新建水冲式公共卫生厕所一座,不断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又投入2.6万元,建成村级无线广播基站并架起大喇叭,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党的政策传声筒”“脱贫攻坚大喇叭”。

还投入经费在村口设置党建宣传路牌,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其中,进一步浓厚全村党建氛围。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乡村治理“指导员”职责,全程参与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换届工作程序合法、过程公开、结果有效,确保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为加强帮扶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省总工会机关党支部持续帮助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吃上情、摸村情、察民情,因地制宜编制脱贫规划,同时注重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党支部引领贫困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省总工会4.3万元药苗补贴,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投资15万元的亩中药材(款冬花)种植基地建设,带动6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改善基础设施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平日里连农用三轮车通行都困难,这成为困扰井儿村东坡社上坡居民点25户村民的出行难问题,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修路的渴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汇报帮扶单位省总工会。

年,省总工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将此列为帮扶项目,计划投入13.2万元修路,得知消息的受益农户也主动参与到修路中来。帮扶架设民心桥,爱心铺就致富路,年6月,一条长米、宽3米、厚15厘米的水泥硬化路建成,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通路当天鞭炮声震天,从羊肠小道到砂土路,再到水泥硬化路,这条路见证着井儿村的变迁,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也解决了农副产品运输难题,这条增收致富路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陇工路”。

“昔日的井儿村夜晚漆黑一片,大家吃完晚后就不再出门,当时我们就想如果能像城里一样有路灯就好了。”村民魏成斌回忆说。民之所盼就是帮扶所向,省总工会帮扶干部多方想办法,先后联系两家爱心企业在年捐赠路灯10盏、年捐赠路灯50盏的基础上,年省总工会又投入4万元,为3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和重要路口安装路灯44盏。

截至目前,井儿村通过省总工会帮扶和企业捐赠,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盏,实现了全村亮化全覆盖,同时在村部广场增设路灯多盏建成灯光球场,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发展富农产业

省总工会着力打造井儿村脱贫攻坚“聚宝盆”,扶持种植、养殖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项目资金多数用于发展产业,其中投入5.6万元发展种植业,为贫困户投放马铃薯良种6.4万粒,发放地膜、化肥卷(袋),并邀请省内著名农业专家进村实地讲授种植技术;扶持养殖产业发展,帮助12户养殖户申请到工会创业借款20万元,并发放引种补贴3万元,引进基础母羊40只、西门塔尔牛26头,同时邀请县养殖企业专家开展牛羊养殖培训,养殖产业不断壮大,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

驻村干部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省总工会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其中投资6万元购置铡草揉丝机和圆捆包膜机组建青贮饲料生产线,又投资8万元修建钢结构饲草加工车间,为养殖户提供青贮饲草加工服务;投资6万元购置泰山拖拉机和配套挖药机,服务中草药种植户,实现挖药机械化;投资10万元购置泰山深松采挖综合一体拖拉机和各类农机具进行犁、耙、播、收等田间作业,开展有偿农机服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驻村帮扶工作队又筹资3万元建起农机车库,注册成立井儿村“陇工”农机合作社,既服务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又开展农机租赁服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省总工会还投入4.58万元发展“五小”产业——中蜂养殖,年引进中华蜂60箱,并配套养蜂工具,积极发展和扶持了2家养蜂户,利用井儿村种植的苜蓿、黄芩等各类作物花粉,酿造和包装“陇西土蜂蜜”,通过电商和渠道销售,当年就增加收入2万余元。养蜂人李全喜出望外,“真没想到,第一年收入就这么可观,这对于我们井儿人来说还是个‘全新’的产业,感谢党、感谢省总工会,以后再不用离家外出打工了,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今后我还要带动更多的乡亲通过养蜂致富。”

在省总工会的产业帮扶下,井儿村形成了以饲草加工、牛羊养殖、农机租赁服务为主的产业链,“五小产业”中蜂养殖也成效显著,富民产业初具雏形,村种植、养殖、农机3个合作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由零变为年年底的12.43万元,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易地扶贫搬迁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一排排整洁靓丽的青瓦房分外显眼,白墙青瓦、朱漆铁门,这就是井儿村的“新农村”。干净整洁的小区内,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在广场上健身、下棋,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获得感、幸福感写在脸上……这是井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喜人变化。

依托政府扶贫项目,先后有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这里安家落户。同时,配套修建了平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平米的文化广场和平米的文化舞台,0米巷道硬化,修建水渠米等,涉及资金多万元。为帮助解决部分贫困户资金困难,省总工会划拨井儿村帮扶项目资金10万元,对14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院落进行硬化,帮助他们顺利入住新居。

井儿村自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全村共实施易地搬迁39户人,实施危房改造32户人。通过帮扶单位和项目补助,一批批易地搬迁户乔迁新居,一户户村民住上安全住房,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扶智并举

省总工会派驻井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一直将改善井儿小学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先后协调引洮工程项目部为井儿小学硬化校园和操场多平米,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

根据学校需求,协调爱心企业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赠音乐电铃和分类垃圾桶、文体用品等物资器材。

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井儿小学师生累计捐赠价值8多万元的办公设备和图书文具,同时开展励志讲座、心理辅导、公益支教和结对研学活动,带给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省总工会着眼解决帮扶村农产品“销路窄”“售价低”难题,投入3万元建立井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探索构建“农户+电商+消费者”经营模式,开展电商培训、农产品包装和营销指导,当年就通过陇美电商和陇西邮政,销售井儿村“定西马铃薯”00斤、“井儿老榨胡麻油”斤,实现营业额4.6万元。陇美电商总经理郝志强说:“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可以帮助贫困户长久脱贫、增收致富。”

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还邀请快手网红主播“陇西小汪”到村直播带货,通过网红效应助推农产品销售,短短一小时订单就突破箱;参展年中国西北(定西)农特产品展销会,展示推介井儿村优质马铃薯、葵花籽、胡麻油等优质农产品,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推进消费扶贫,省总工会购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社会各界销售马铃薯、胡麻油、土蜂蜜、粉条、面粉、土鸡等农产品,直接帮助群众增收8万余元,有力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省总工会投入3.6万元发展了2家乡村民宿“井儿蒲舍”,对接陇美电商成功组织举办了2届马铃薯采挖节活动,组织外地游客挖土豆、焪地锅,欣赏花海、体验民宿,品农家饭、农耕劳作,购买农特产品,为农业发展找到了一条增收之路。

特别是,在省总领导的指导下,驻村帮扶工作队实施“爱心田园”项目,探索“订单农业+助农助学”的消费扶贫新模式,租用村民土地设立“九宫格”认筹,通过陇美电商发布活动计划,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省总工会干部共同参与,亲身实地体验玉米、土豆、葵花和蔬菜等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实际收入近元,是往年农户种植农作物的近5倍,项目利润采购了图书文具、体育器材、办公桌椅和分类垃圾桶等,以全体参与者名义捐献给井儿村小学及贫困学生。

“爱心田园”还搭建温棚,试种“秋天的菠菜”成功,这不仅转变了村民的传统观念助推土地增值,而且传递了爱心助农、公益助学的理念,也成为井儿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扶贫又扶志,小积分兑出大文明。”省总工会投入2万元开办井儿村“爱心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制”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增强村民参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村委会主任朱永说:“自积分超市开办以来,村里环境卫生好了许多,村委会的工作也好开展了,大家靠着良好习惯和辛勤劳动让村里洋溢着一股新风尚,文明村风正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曾朝政)

来源/《甘肃工人报》4月14日一版头题

编辑/苏剑博

初审/周鹏

终审/赵敏、金圣杰

甘肃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yl/9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