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因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合宜、质量稳定的特点,在儿科用药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又因组分复杂、且有中医辩证论治的要求,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难点。
本周为大家科普适用于小儿咳喘的中成药,包括清热宣肺类、清热泄肺类、清热化痰类、化痰宣肺类、理肺止咳类等。文中所提及的药物我院均可开出,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清热宣肺类
多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的患儿
症见咳嗽,有黄痰,可伴恶风寒、流涕、咽痛等
1、小儿宣肺止咳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苦杏仁、甘草、桔梗、竹叶、黄芩、芥子、葶苈子、马兰、防风、黄芪、山药、山楂
主治:宣肺解表,清热化痰
用法:日服3次。1岁(每次1/3袋),1-3岁(每次2/3袋),4-7岁(每次1袋),8-14岁(每次1.5袋)。
体会:适用于兼见脾虚夹积滞的患儿。
2、杏贝止咳颗粒
药物组成:炙麻黄、苦杏仁、甘草、百部、桔梗、前胡、浙贝、北沙参、木蝴蝶
主治:清宣肺气,止咳化痰
用法:日服3次,每次1袋(儿童减量)
提示:蚕豆病可用。
二、清热泄肺类
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极期的患儿
症见高热、咳喘,痰色黄
功效偏重于清热、平喘
组方较寒凉,宜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1、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3g/袋)
药物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
主治: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用法:3岁(每次1袋/支,日服3次),3岁(每次1袋/支,日服4次),7岁(每次2袋/支,日服3次)。
体会:适用于高热、咳喘的孩子。
2、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药物组成: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
主治: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
用法:日服3次。2岁(每次半支),3-4岁(每次3/4支),5-7岁(每次1支)。
体会:适用于发热、咳喘的孩子。
3、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石膏、麻黄、苦杏仁、牛蒡子、射干、瓜蒌皮、浮海石、车前子、葶苈子
主治: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用法:日服3次。1-2岁(每次3-5ml),3-5岁(每次5-10ml),6-14岁(每次10-15ml)。
体会:适用于高热、咳喘、痰多的孩子。
4.小儿肺热清颗粒(4g/袋)
药物组成:麻黄(蜜炙)、石膏、苦杏仁(炒)、桑白皮(蜜炙)、葶苈子(炒)、当归、丹参、地龙、僵蚕(炒)、甘草。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日服3次。1-3岁(每次4g),3-7岁(每次6g),7-12岁(每次8g),12-14岁(每次12g)。
体会:适用于咳喘较甚,伴高热、痰多的孩子。蚕豆病可用。
三、清热化痰类
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极期的患儿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可伴发热等
功效偏重于清热、化痰
1.小儿清肺颗粒(3g/袋)
药物组成:茯苓、半夏、贝母、百部、黄芩、胆南星、石膏、沉香、白前、冰片
主治:清热化痰。
用法:日服3次。2-5岁(每次3g),6-9岁(每次4.5g),10-14岁(每次6g)。
体会:适用于热、咳、痰并见的孩子。组方较寒凉,宜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2.小儿白贝止咳糖浆
药物组成:百屈菜,贝母,瓜蒌,半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用法:日服3次。6月(每次1-5ml),7-12月(每次5-15ml),1-3岁(每次20ml),3-6岁(每次20-25ml),6-9岁(每次25-30ml),9岁(每次30-50ml)。
体会:适用于咳嗽、痰黄、痰多的孩子。蚕豆病可用。用药剂量偏大。
3.百咳宁颗粒
药物组成:白果仁、青黛、平贝母
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用法:日服3次。1岁(每次1袋),1-3岁(每次1.5~2袋)。
体会:适用于咳喘、痰黄的孩子。适用于百日咳。蚕豆病可用。
4.肺力咳合剂
药物组成: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用法:日服3次。7岁(每次10ml),7-14岁(每次15ml)。
体会:适用于咳嗽、痰黄的孩子。
5.小儿定喘口服液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
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用法:日服3次。3-6岁(10ml/次);7-10岁(15ml/次);10岁(20ml/次)。
体会:适用于咳喘、痰多的孩子。蚕豆病可用。
四、化痰宣肺类
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后期的患儿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白等
功效偏重于化痰
1.蛇胆陈皮液
药物组成:蛇胆汁、陈皮
主治:顺气止咳化痰
用法:日服3次。儿童减量服用(婴儿可用成人量1/4,幼儿可用1/3,儿童可用1/2)。
体会:适用于寒痰。症见痰色白,痰质稀,晨起、夜间咳甚。蚕豆病可用。
2.橘红痰咳液
药物组成:化橘红、百部、茯苓、半夏、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主治:理气化痰,润肺止咳
用法:日服3次。每次10ml。
体会:适用于寒痰。症见咳嗽迁延,痰色白,痰质稀,晨起、夜间咳甚。蚕豆病可用。
3.蛇胆川贝枇杷膏
药物组成:蛇胆汁、川贝、枇杷叶、桔梗、半夏、薄荷脑
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用法:日服3次。每次22g(一汤勺)。
体会:适用于热痰。症见痰黄、质粘。
4.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药物组成:山楂、槟榔、枳实、枇杷叶、瓜蒌、莱菔子、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
主治:清热肃肺,消积止咳
用法:日服3次。1岁(每次5ml),1-2岁(每次10ml),3-4岁(每次15ml),5岁(每次20ml)。
体会:适用于热痰,兼见食积的患儿。
5.小儿葫芦散
药物组成:橘红、茯苓、朱砂、鸡内金(炒)、天竺黄、僵蚕(麸炒)、半夏曲、琥珀、全蝎、天麻、川贝、冰片、葫芦蛾等组成。
主治:化痰消食,镇惊祛风。
用法:日服1-2次。1岁(每次0.15g),1-3岁(每次0.3g),4-6岁(每次0.6g)。
体会:适用于兼见痰热、食积、惊风的孩子。症见痰黄、纳差、手足抖动等,多伴发热。组方较寒凉,宜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五、理肺止咳类
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的患儿
症见咳嗽迁延,有痰,多不伴发热
功效偏重于理肺
1.小儿肺咳颗粒(2g/袋)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酒炙大黄、鳖甲、地骨皮、北沙参、炙甘草、青蒿、麦冬、桂枝、干姜、附子、瓜蒌、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桑白皮、胆南星、黄芪、枸杞子
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
用法:日服3次。1岁(2g/次);1-3岁(3g/次);5-8岁(6g/次)。
体会:偏重于补虚、清热、化痰、止咳。适用于体虚易感,咳嗽迁延的患儿,但不宜长期服用。蚕豆病可用。
2.桔贝合剂
药物组成:桔梗、浙贝母、杏仁、麦冬、黄芩、枇杷叶、甘草
主治:润肺止咳。
用法: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体会:偏重于润肺、清热、化痰。适用于咳嗽迁延,痰稠色黄,咯痰不爽的患儿。蚕豆病可用。
-END-
杨向娜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王丽清教授、陈晓刚教授。曾医院、医院、广州中医院工作,具有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泄泻、厌食及小儿“治未病”调养。曾主持课题《中药“神曲”治疗小儿泄泻60例疗效观察》,参与多项中医儿科相关课题,发表多篇国家级期刊文章。参编教材《中医儿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请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