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
诃子Hēzǐ(《药性论》)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var.tomentella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酸涩后甜。以表面黄棕色,微皱,有光泽,肉厚者为佳。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则去核。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1.久泻久痢,便血脱肛 本品味酸涩性收敛,入大肠经,善于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单用,如诃黎勒散(《金匮要略》)。若久泻、久痢属虚寒者,可与干姜、罂粟壳、赤石脂等配伍。本品酸涩之性,又能涩肠固脱,涩肠止血,配伍人参、黄芪、升麻等药,可用于泻痢日久,中气下陷之脱肛;若配伍防风、秦艽、白芷等药,可治肠风下血。
.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本品酸涩而苦,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失音者,可与人参、五味子等同用;治痰热郁肺,久咳失音者,常与桔梗、甘草同用。治久咳失音,咽痛音哑者,常与硼砂、青黛、冰片等蜜丸噙化,如清音丸(《医学统旨》)。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1.化学成分 主要含鞣质:诃子酸,诃黎勒酸,诃子鞣质等。还含有三萜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成分。
.药理作用 诃子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诃子对乙酰胆碱诱发的家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此外,诃子还具有强心、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血液流变性、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拓展阅读:
《古今名医药论》诃子
苦、涩,平。归肺、大肠经。敛肺下气,利咽,涩肠止泻。陈嘉谟 消宿食,止腹膨,且通津液;破结气,止久痢,兼逐肠风。开胃涩肠,驱痰住嗽,又因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故能治肺金伤极郁遏,胀满喘急咳嗽无休也。《本草蒙筌》李时珍 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补肺治咳嗽。《本草纲目》缪希雍 惟敛,故能主冷气心腹胀满;惟温,故能下食。甄权用以止水道,萧炳用以止肠澼久泄,苏颂用以疗肠风泻血、带下,朱震亨用以实大肠。无非苦涩收敛治标之功也。《本草经疏》张介宾 若久痢肛门急痛,或产妇阴痛者,宜和蜡烧烟熏之,或煎汤熏洗亦可。若痰嗽咽喉不利,宜含数枚,咽津殊效。其有上焦元气虚陷者,当避其苦降之性。《景岳全书》汪 昂 涩肠,敛肺,泻气。然苦多酸少,虽涩肠而泄气,气虚及嗽痢初起者忌服。同乌梅、倍子,则收敛;同陈皮、厚朴,则下气;得人参,治肺虚寒嗽;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癖便血;同蛇床、五味、山茱、续断、杜仲,治虚寒带下。六棱黑色,肉厚者良。酒蒸一伏时,去核取肉用,用肉则去核。生用清金行气,煨熟温胃固肠。海鱼放涎凝滑,船不能行,投诃子汤,寻化为水,其化痰可知。《本草备要》严 洁 元气虚陷者,当避其苦降之性。嗽痢初起,肺与大肠实热,俱禁用。《得配本草》焦树德 五倍子、诃子皆能敛涩止血,但五倍子性寒,诃子性温。金樱子酸涩,主用于涩固精关;诃子主用于涩肠止泻痢。肉豆蔻暖脾燥湿而止泻,诃子涩肠固脱而止泻。乌梅止久痢、下血,兼能生津止渴、杀虫;诃子止久痢、下血,苦多酸少,故又能下气、降肺火。生用行气消胀,保肺清痰,煨熟用则温胃固肠。诃子皮可用于久嗽、喘逆、久泄,涩性更为明显。咳嗽、痢疾初起,及肺有实热,湿热泻痢,火冲气喘等症情者,均忌用本品。《用药心得十讲》《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诃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成熟果实。味苦、酸、涩,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功用: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固精止遗,下气除满。主治:久泻久痢,脱肛便血,久嗽喘乏,久咳失音,遗精尿频,崩漏带下,痰壅食积,气滞胀满。朱宗元经验:“酸能敛邪”之说是一种有影响的理论,原指患下痢时,邪气未尽,过早服用酸味之品,常有敛邪之虞,可致病情拖延或突变。以后又将其引申,认为凡外感之疾,早用酸味之品,可因敛邪而拖延病情。因此,凡遇感邪之证,对诃子、乌梅、五味子等酸味之药,均列禁忌。前人对这一理论,也有不赞同者,如钱乙在治疗下痢方中,也常用收敛之诃子等药。
这一理论的提出,其根据恐未必充足。中医痢疾的概念,含义欠明确,它既包括“痢疾”,也包括一些表现为便下脓血,有里急后重症状的其他疾病在内。这些疾病中,有的容易治愈,有的则易于复发,与是否用“酸敛”药物并无关系。
据我个人经验,对于下痢及咳嗽等病(包括外邪未尽的咳嗽在内),应用诃子、五味子、乌梅等酸敛药物,并无敛邪或拖延病情的现象,而在止痢、止咳方面,常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在治疗现代医学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病的病人中,常用生脉散合金水六君煎或香砂六君子汤加诃子、乌梅等药治疗,每获良效,且无不良反应,疗程也可缩短。
再从我区蒙医的用药来看,蒙医用诃子如同中医用甘草,尤其是在治疗下痢和咳嗽的方子中,诃子更是常用,并无敛邪之说。岂有同一味药,在中医用时敛邪,而在蒙医用时不敛邪,此理恐难说通。根据以上情况,“酸能敛邪”之说应重新估价。(《黄河医话》)
周仲瑛经验:痰热犯肺,临证殊为常见。治之无非为芩蒌橘桔之类,周师治此证常在辨证基础上加诃子3~5g。诃子,味苦酸涩,性平。功能敛肺涩肠,现代临床多用以治久咳无痰,肺失敛肃或久泻滑泄,纯虚无邪者。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含没食子酸、诃子酸等,这些成分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周师认为本品性敛而不留邪,对肺热咳嗽、咯吐黄绿痰者,小量用之有苦泄清肺降火,化痰利咽作用。临床常与挂金灯同用,挂金灯清热化痰利咽,润而不燥,二药配伍止咳而不敛邪,祛痰而不耗津,故用于许多病例从未见痰热闭肺者。上溯其源,《新修本草》曾云诃子“治痰咳,咽喉不利,含三数枚胜”,《四声本草》也提出“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可见诃子的治疗作用是双重的。曾治宋男,发作性咽喉梗塞不舒,咳呛气逆,咳痰色黄而稠,胸闷呼吸不畅,口干苦,苔薄黄腻,属肝经气逆犯肺,于清肺泻肝方中加挂金灯6g、诃子5g。服7剂后,咳痰减少,续服7剂而发作控制。[施建勇.周仲瑛教授用药经验举隅.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45]
袁自复经验:诃子治咳嗽 诃子一般多用于久泻,而我则时用于咳嗽,疗效十分明显。许多病例西医已用抗生素并且用麻醉药品,或者通过辨证论治而咳嗽仍旧顽固不解者,加用诃子以后,情况就大有不同,咳嗽由减少而到完全停止。
初时干咳频频不已,常伴咽干咽痒,这是风热外袭,肺失清宣所致,治宜宣化。我喜用前胡、紫菀、桔梗、蝉蜕、款冬花、冬瓜子、胖大海等,同时再加诃子。紫菀与款冬花同用,能增强治咳之效,而款冬花、冬瓜子、胖大海三药同用,亦有相互增益作用,加以诃子酸收,不致宣肺过甚。一开一收,相反相成。
后期干咳则多属于肺失清肃。法当清肺肃降,治宜桑叶皮、枇杷叶、淡芩、川贝母、杏仁、旋覆花、款冬花、冬瓜子、胖大海等。这时应用诃子,更能相得益彰。实属顽固,可以用罂粟壳5~10g。
诃子治咳,用得适当,疗效明显;但是用得不当,反而有害,可使咳嗽迁延不愈。其关键在于有无痰沫:凡是咳痰不爽,或者痰液多者,都在禁忌之列。(《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
补充阅读:施今墨前辈常将诃子、桔梗和甘草伍用用来宣肺清咽,开音止咳疗效甚佳,三药伍用出自《赤水玄珠》诃子汤,又名诃子亮音丸,治失音不能言语,对慢性咽炎、喉炎引起的音嘶、喑哑均有良效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主编/钟赣生;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