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治皮肤病

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桑菊饮首见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吴氏视其为辛凉轻剂,由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此方为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而设。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化裁治疗因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所引起的皮肤科疾患,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四弯风(特应性皮炎)

张某,男,9岁。躯干、四肢起疹伴瘙痒8年。患者自幼年起全身起皮疹、渗出,瘙痒剧烈。医院诊断为“异位性湿疹”,给予激素、抗组胺药等治疗,病情可控制,但停药后皮疹即复发加重。患者家属拒绝再用激素治疗来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躯干、四肢、面部泛发鲜红色丘疹、斑疹,双小腿皮疹中度渗出,上覆黄色痂皮,皮疹轻度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咽微痛,大便干,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证属风热挟湿,治宜清热疏风,除湿止痒,方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2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0g、牛蒡子8g、土茯苓15g、茵陈10g、黄芩8g、刺蒺藜15g、九里光10g、钩藤8g、赤芍10g、生地15g、焦山楂10g,5剂,2日1剂,内服;配合院内制剂消炎止痒散(白头翁、仙鹤草、龙胆草、苦参各30g、生大黄60g)煎水冷湿敷,每次20min。

服5剂后瘙痒减轻,渗出减少,皮疹部分结痂,痂下为淡红新生皮岛,咽痛减轻,大便已通,舌尖红,苔薄白,脉滑略浮。治疗见效,效不更方,继服原方6剂,改为院内润肤止痒散(藿香、香薷、茵陈、透骨草、乌梅、桃仁各30g)煎水冷湿敷和黄金万红膏(紫草、黄连、地榆、虎杖等)外用。

经治瘙痒减轻,双下肢背侧残余片块状丘疹、斑疹,干燥无渗出,面部及躯干皮疹大部分消退,苔藓样改变减轻,皮肤较前光滑,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濡滑。患者病情好转,经治风热之邪大半已去,因患者患病日久,脾气不足,脾虚湿滞之本显露,故原方去牛蒡子、茵陈、杏仁、钩藤,加炒白术12g,防风15g,山药15g,生黄芪15g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6剂,内服,配合黄金万红膏外用以润肤止痒。后病情继续好转,时有瘙痒不重,皮疹及色素沉着逐渐消退,皮肤较前光滑。

白驳风(白癜风)

刘某,女,27岁。右面部起白斑3月。患者3月前右面部感瘙痒,未予重视,后局部出现白斑,于我科门诊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甲氧沙林溶液”外擦,后因为日晒过度,出现局部潮红瘙痒而停药,现症见右侧面颊部、上唇周围多个绿豆至钱币大小白斑,中央潮红,感瘙痒,口干咽痛,咳嗽,咯白痰,睡眠略差,二便调。舌尖红,苔白,脉浮滑。

西医诊断“白癜风”,中医诊断“白驳风”,证属风热犯表,治宜清热疏风,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15g、前胡15g、紫菀15g、款冬花15g、金银花15g、黄芩15g、刺蒺藜30g、九里光15g、青蒿30g、丹皮15g、紫草30g、首乌藤30g,3剂,2日1剂,内服;配合院内黄金万红膏外用润肤止痒,保护创面。

服3剂后,白斑潮红明显减轻,瘙痒不明显,咳嗽咯痰明显好转,咽痛减轻,睡眠改善,舌尖红,苔薄白,脉滑细。治疗起效,法宗前述,前方去前胡、紫菀、紫草,加诃子10g以敛肺止咳,继服3剂。

再诊时,白斑面积较前略有缩小,其中一块白斑中央出现色素岛,无瘙痒,无咳嗽咽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弦滑。经治表证基本已去,月经将至,肝郁血虚之象显露,仍宗前法,原方去杏仁、连翘、黄芩款冬花,加玫瑰花5g、红花15g、补骨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黑芝麻30g,6剂,口服,以疏肝活血,滋补肝肾,加强疗效。后随症加减治疗,病情继续好转,白斑继续缩小。

白疕(副银屑病)

李某,女,27岁。全身起疹伴瘙痒1年。患者1年前因外感服用抗生素后,全身起皮疹伴瘙痒,医院诊断为“药疹”,给予激素、抗组胺药治疗,皮疹消退,停药后皮疹再发加重,患者拒绝激素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躯干、四肢泛发点片状红色丘疹、斑疹,以颈胸部、四肢近端为重,少量脱屑,瘙痒剧烈,咽痛口干,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滑细略浮。

在我科行病理取材诊断为“副银屑病(点滴型)”,中医诊断“白疕”,证属风热外袭,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5g、连翘15g、桔梗15g、芦根30g、薄荷9g、荆芥15g、黄芩15g、刺蒺藜30g、白藓皮15g、白僵蚕15g、生地30g、丹皮15g、紫草30g、土茯苓30g,3剂,2日1剂,内服;配合院内黄金万红膏外用凉血润肤止痒。

服3剂后,皮疹变暗,部分消退,以颈部消退明显,瘙痒减轻,咽痛口干缓解,舌尖红,苔薄白,脉滑细。治疗有效,效不更方,继服上方6剂,皮疹基本消退,留淡红色色素沉着斑。

讨论

上述验案中,病因病机和病症均有共同之处,皮疹均位于面部及体表,均比较表浅,属于中医“表证”范畴;肺合皮毛,风邪趋上,热性上炎,病变部位均属于风热之邪易于侵犯之处,均是肺脏所主、肺经循行之所。因此,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采用清热疏风之法,以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治疗,清疏肺经之风热,透达在表之邪气。

但各案也有特异之点,因而在选方用药上,根据随见症之不同进行加减用药,

例1四弯风案,以风热犯表,内有里湿,内外合邪阻于肌表为其病机,故以清热疏风,除湿止痒为法,选加土茯苓、茵陈、黄芩清热利湿,加用牛蒡子、刺蒺藜、九里光以加强疏风清热止痒之功。

例2白驳风案,为风热光毒袭表,肺气失宣,故选用前胡、紫菀、款冬花以宣肺止咳,后表证渐除,月经将至,以肝郁血虚为主,且肾主黑,肝肾同源,故在疏风清热的基础上,加用玫瑰花、红花、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以疏肝活血,滋补肝肾,加强疗效。

例3白疕案,由外感风热引起,风热入里,导致血热风燥,故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为法,加生地、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加黄芩以加强清肺热之功,加刺蒺藜、白藓皮、白僵蚕以加强疏风止痒之功,加土茯苓以利湿解毒。

实践证明,以上各案均以清热疏风为主要治法,均以桑菊饮为主方,随症加减化裁而获效,所以皮肤科疾病只要临床选用得宜,均可应手取效。

本文来源:《皮肤病与性病》年9月第32卷第3期,作者:杨瑾等。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
中国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xw/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