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酒炙
酒炙法所用的酒以黄酒为主,酒的用量一般为每kg药物,用黄酒10~20kg。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及动物类药物。
酒味甘辛,性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宜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酒炙能改变药性,引药上行,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能清上焦邪热,如酒炙大黄、黄连、黄柏等;酒炙能增强药物话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川芎、桑枝等;并有矫臭去腥的作用,如乌梢蛇、紫河车等具腥气的动物类药物酒炙后可除去或减弱腥臭气味。
醋炙
醋炙法所用的醋以米醋为主,醋的用量一般为每kg药物,用醋20~30kg。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药物的炮制。
醋味酸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的作用。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醋炙延胡索,香附,三棱莪术等;醋炙能降低毒性,缓和峻下逐水的药性,如醋炙大戟、甘遂、芫花等;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醋炙可矫味矫臭,如醋炙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盐炙
盐炙法所用的盐以食盐为主,盐的用量一般为每kg药物,用盐2kg,加4~5倍量的开水将盐溶化,并沉淀,取上清液备用。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药物的炮制。
盐炙有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如盐炙杜肿、巴戟天、韭菜子等。
姜炙
姜炙法所用的姜以生姜为主,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kg药物,用生姜10kg,洗净切辟,捣烂压榨取汁,反复制备2~3次后,得姜汁10kg备用。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作用,以姜汁拌炒药物,可抑制药物的苦寒之性,并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则可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篓炙厚朴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并可缓和其对咽喉的刺激性。
蜜炙
蜜炙法所用的蜜以炼蜜为主,炼蜜的用量,除另有规定者外,每kg净药材或饮片用炼蜜25kg。黏性大或质地较坚硬的药材,每公斤用蜜量为5~15kg。如百合只需5kg的炼蜜即可。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材。
蜜炙有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百合、款冬花、紫菀等;蜜炙有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蜜炙有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蜜炙有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
油炙
油炙法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又称酥法。油炙所用的辅料,包括植物油(如麻油、菜油)和动物油(羊脂油)两类。
油炙可以增强疗效,如淫羊蕾,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利于粉碎,如三七、豹骨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
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液体辅料进行炮制,所产生的作用都不相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