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保护道地性助力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陇西县精心打造“金字招牌”,强化顶层设计,围绕用好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培育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做强优势产品品牌,助力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谋划,强化政策引领。抢抓“一带一路”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物力、财力、人力重点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先后出台《“陇西黄芪”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试行)》等产业发展政策和工作方案,并积极研制“陇西黄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方标准,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提供扶持依据。为加快推进品牌培育与保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法院黄芪厅一同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监督管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陇西黄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推动区域公用品牌规范有序发展。

深挖特色资源,培优育强产业。积极挖掘、研究陇西黄芪历史文化,建成陇西黄芪馆,撰写《陇西黄芪》专著,摄制《黄芪第一出陇西》宣传视频,展现陇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建立黄芪种质资源库和陇西黄芪大数据平台,覆盖全县黄芪主要产区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成功试点“三分田”良种推广体系,锚定具有优势和新增产区农户,无偿提供提纯选育出的优质黄芪种子,采取“户均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的模式进行投放和推广,逐步加大黄芪良种推广的力度。

加强地理标志,扩大品牌延伸。鼓励企业申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从建设核心生产基地、提升产品特色品质、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叫响区域特色品牌、建立质量管控机制等方面入手,围绕道地品种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在“陇西黄芪”地标先例示范带动下,申报提交的“陇西柴胡”“陇西款冬花”等2个产品的注册资料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并为17家地标使用典型示范企业(合作社)授予“陇西黄芪”地标使用牌,授权65企业(合作社)合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共完成“三品一标”认证44个。

凝聚保护合力,狠抓质量管控。完善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申请、审核、备案制度,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全过程的产业标准体系,细化、量化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检,加强核心示范基地和产区乡镇评价性检测和例行(风险)监测,形成质量分析报告,为中药材种植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建成甘肃首家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车间,采用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种子生产流程,在丸粒化、包衣化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完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先后成立“一院三中心”等工作机构,形成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质量检测服务体系。

注重品质管控,开展产品溯源。对接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成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县级平台1个、乡级平台17个、村级平台10个、经营主体追溯点60个、野外监控点10个、小型气候观测点6个,形成了县、乡、村、生产经营主体“三层一级”的追溯模式。开展质量安全跟踪检测、风险监测、品质检测,通过“一码通”等形式追溯查明产品从种植、生产、流通到销售整个环节的信息。截至目前,注册监管单位22个,被监管单位个,录入生产计划个,检查记录条,生成黄芪追溯码个,录入检测数据条,出具合格证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xw/13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