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吃肉远离疾病

科学吃肉

远离疾病

0

1

远离疫情,请从保护野生动物做起

据报道,已知动物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传染给人类的疾病有多种,常见的人兽(禽)共患病有50余种。其中艾滋病、狂犬病、鼠疫、非典、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播均与野生动物有密切关系。如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也很可能来自野生动物。

原本野生动物由于受生存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不像家养的牲畜),往往带有不可预测的病原体。大量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与宿主相安无事,这既是大自然平衡法则,也是生物体适者生存法则。然而,人类的贪吃却打破了这些法则,使得野生动物很可能变成某些传染病传染源或传播媒介。

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消费市场在亚洲,30%的中国人吃过野生动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远离疫情,从我做起,尊重野生动物生命,保护他们栖息环境,做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0

2

生肉不宜吃、全熟最安全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鱼肉类要能够生吃,需要有极高的新鲜度,而且必需是有机的。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安全就没保证。目前我国仅南方就有数以百万华枝睾吸虫(肝吸虫)患者,其中不乏与食用生鲜或半熟鱼虾有关的患者。又如,年上海市暴发甲型肝炎,约30万人患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最大的一起公共卫生事件,通过流行病学追踪,这些患者与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有关。

另外,有人追求口感吃三成至五成熟的牛排,然而畜禽肉类食物本身存在许多寄生虫,如旋毛虫、囊尾蚴(囊虫)、猪住肉孢子虫、孟氏裂头蚴,这些寄生虫或寄生虫幼虫寄生在动物肌肉内,人们生吃这些猪肉或牛肉,极易感染发病。

不少人认为生肉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病源微生物,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食用酒等几乎不可能杀死病源微生物。

因此,畜禽肉不能生吃,生鱼片是少吃为妙,全熟食品才最安全的。

0

3

肉类食品全熟所需时间长与短

普通肉类:牛羊肉片、牛肉丸、五花肉片等,通常烫煮10~15分钟达到全熟。

鱼虾:鳝鱼、泥鳅、鱼头等至少烫煮15分钟以上,虾、鱿鱼烫煮5分钟便可。

内脏:毛肚、鸭肠、黄喉等,则烫煮上3~5分钟,脑花、动物血则要烫煮10分钟以上方能达到全熟。

如果你喜欢清炖肉,加入适量的冷水,淹没肉后,先用大火烧开,然后改成微火慢炖。通常清炖鸡肉需要半小时,猪肉需要一小时,牛肉需要更长的时间,当肉柔软、汤香扑鼻时便可加佐料。

0

4

活杀现吃的肉不鲜美、也不卫生

许多人普遍认为,禽畜当场活宰,才能绝对保证肉的鲜美和营养,甚至当场活剥皮毛,其实这样即血腥又不卫生,更不营养。

研究表明,当鸡、鸭活宰时由于恐惧和痛苦产生了大量的应激激素,这些激素的效用也只是会让肉类变得质量下降。另外现场宰杀鸡、鸭,其内脏、血污、排泄物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所以在疫情期间,集贸市场、菜市场一律停止现场屠宰、加工活禽、活畜。

而指定点的屠宰场有严格卫生制度和卫生标准,这样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另外,屠宰场采用电击禽畜致其昏迷,可减少禽畜的恐惧和痛苦,避免直接承受死亡的应激反应。然后,再进行放血和屠宰,这样肉的品质会将会更好。也就是说,人们吃到的肉会口感更好,更健康。

当然,有条件选择排酸肉。排酸肉是指在分割、剔骨、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环节,直到进入消费者的冰箱或厨房前,一直处于0℃~4℃条件下的生鲜肉。

0

5

为什么生熟肉类食品要分开

生肉及其渗出物可能会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甚至还会有寄生虫或虫卵,只有经过高温烹煮才能将其杀死,方可安全食用。

因此,生熟分开不仅是在烹饪过程中,而应该在整个食物制备过程各环节,包括购买过程应分开摆放、回家后的储存、制备过程都应保持生熟分开。

除了存放要分开外,处理生食物要用专用器具。切制生食材的刀具和砧板与切制熟食材的刀具和砧板也要分开。

另外,在准备食物前、后和用餐前要勤洗手是少不了的。

0

6

肉类食品烹饪哪种更科学

肉的烹调方法各式各样,如炒、烧、爆、炖、蒸、熘、焖、炸、熏、煨等。烹饪时火候有什么要求呢?哪种烹调更科学呢?

1、炒是中国传统烹调方法,也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它主要是以油为主要导热体,将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成熟。通常油温不能超过℃,热锅凉油最好。

滑炒和爆炒在炒前一般要挂糊上浆,对营养素有保护作用。

2、煮、蒸、炖、焖等是以水为导热体,水的沸点℃。因此用上述方式烹调食材的火候不会超过度。这样烹调方式可大部分保持食物营养成分。

3、鱼肉煎、炸、烤时,火候超过℃,则蛋白质可能产生杂环胺类或苯并芘类等致癌物。红肉煎、炸、烤时,火候超过℃,发生焦糊反应,食物中的脂肪会大量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

所以,不管是红肉还是白肉均不宜长时间高温煎、炸、烤。

原创:黄赫副主任医师长沙海关出入境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专家

指导:朱忠武研究员长沙海关技术中心动物检疫实验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xw/10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