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物最伤肝

这道题真心不好答!为什么?因为涉及到的药物分类太广了。在我看来,了解可能对肝脏产生损伤的药物,不应受到程度的限制,即没有所谓的“最”。只要该药物可能导致肝损伤,我们就要尽力去了解和合理应用,永远将用药安全性摆在第一的位置。

如此一来,涉及的药物种类就非常广了,西药、中药、保健品,还有种类繁多的膳食补充剂,均有引起药物肝损伤的报道。借由本文,我们来简要概述一下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中药和化学药物。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是我们人体进行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性损伤首当其冲的靶器官。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伤,我们统称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

药物性肝损伤按其发病类型,可分为固有性和特异质性两种。固有性药物肝损伤常常由预知可造成人或动物模型肝损伤的药物引起,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感冒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而特异质性药物肝损伤则多不可预测,仅影响易感个体,与剂量关系不大,临床表现也更为多样化。

药物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约有种药物可能造成肝损伤,数量十分庞大。

常见引起肝损伤的化学药物

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降糖药物,如: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神经系统用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心血管用药,如:钙离子拮抗剂、蛇毒抗栓酶、依达拉奉等;

消化系统用药,如:吗丁啉、奥美拉唑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常见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有一些是无需医师处方就能购买的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吗丁啉等。由于购买的便利性和使用的广泛性,常使得人们失去对它们的警惕。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循说明书或医生药师的指导,切勿超剂量服用。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剂

对于中草药,我们既不可夸大它的毒性,也不能盲目认为它安全无毒。

举个例子:在应用中草药时,我们特别强调植物基源,即药材的植物来源一定要正确和道地,要用对药。而许多有关中草药肝肾毒性的报道,往往并未明确药材的植物来源。曾有报道,有人误把土三七粉当三七粉来服用,导致引发肝毒性。这样的案例确实触目惊心,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伤害,但如果不讲清前因后果,就笼统地作为中草药毒性的例子来示教大众,实则冤枉了三七,也无形中夸大了中草药的毒性。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使用中草药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许多中草药都有其偏性,有的具有毒性。当前已明确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按其导致肝损伤的成分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生物碱类: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一类植物用于化学防卫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化合物可帮助植物抵御草食动物、昆虫和植物病原的侵害,对于人类来说,它们是一类植物性肝毒素。

现有的研究表明,至少有50种以上的草药中含有此类生物碱,如千里光、款冬花、佩兰、泽兰、紫草、山紫菀、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野百合、猪屎豆等。该类植物中毒通常以导致肝细胞出血性坏死、肝巨细胞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肝损伤为特征,故而这类化合物常被称之为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萜类、蒽醌类和苯丙素类:

现有的研究显示,黄药子中的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中的二萜内酯,川楝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柴胡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何首乌、大黄、虎杖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细辛、肉豆蔻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等,在缺乏合理应用时,均具有潜在的肝毒性。虽然当前对它们的肝毒性机理并不是特别明确,但已有的案例报道足以产生警示性,应引起使用者的重视。

重金属类:

一些矿物类中药,如雄黄、砒霜、朱砂、轻粉、密陀僧、铜绿等,含有砷、汞、铅、铜等重金属,可导致机体蓄积性中毒,触发严重的肝损伤。含有这类中药成分的制剂,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疳积散等,在缺乏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可能产生肝损伤。

其他有毒中药类:

毒性中药,如苍耳子、蓖麻子、天花粉等,含有毒蛋白,该类毒性物质也是诱发肝损伤的元凶。

在使用这些可能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时,要特别注意用法用量,避免超量和长期应用。

应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原则

及时停药: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苗头,均应及时停用可疑致肝损伤的药物,并避免再次使用该可疑药物和与之同类的药物。但对于部分疾病,在停药前,需权衡停药引发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与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这二者之间的风险和获益,作出合理和最利于患者的选择;

使用合适的保肝药物: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选择使用合适的保肝药物;

情况严重时考虑紧急肝移植:出现严重肝损伤,如急、慢性肝衰竭时,要考虑紧急肝移植。

常用的几类保肝药物

解毒类保肝药:此类药物通过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帮助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能力,提升肝脏的解毒功能;或通过络和等化学反应将毒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并经由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伤,辅助保肝护肝。代表性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

利胆类保肝药:该类药物能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积,帮助达到退黄、降酶及减轻肝损伤症状的作用。代表性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

抗炎类保肝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各种病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来帮助减缓肝脏的病理损伤,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代表性药物如:甘草酸二铵等;

降酶类保肝药:此类药物可有效降低体内转氨酶水平。代表性药物有:联苯双酯等;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该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构成机体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内源性卵磷脂相同,故可直接对受损的肝细胞膜进行生理性修复,帮助增加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有助于恢复被损伤的肝细胞功能,帮助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代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常常由于用药与损害的因果关系隐蔽,早期损伤不甚显著而易被忽视,诊断困难很大。其实,对于这类问题,应重在“防”。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科学、合理用药的理念,避免长期和超剂量用药,从源头上来减少和杜绝其发生。

点亮“在看”,开启美好一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dx/7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