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本草经疏》
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又名青苑、紫倩、小辫。其主产于河北、安徽。春、秋二季采挖,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苦。以色紫、质柔韧者为佳。生用或蜜炙。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品辛、苦,温。归肺经。以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为主。其辛散苦降,温润不燥,善于润肺下其,辛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
治疗咳嗽,以肺气壅塞,咳嗽有痰者最佳。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常与桔梗、荆芥、白前同用,如止嗽散。
若以肺热为主,痰黄黏稠,则常配伍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以清肺化痰止咳。
若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则与阿胶、知母、川贝母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若肺气衰弱,寒咳喘息,则与党参、黄芪、干姜等配伍,用以益气温肺,化痰止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用在风寒犯肺、表证汗出之咳嗽,常配伍款冬花,两者合用可以增强润肺化痰止咳之力,紫菀常用剂量为15克,款冬花为20克。紫菀与百部合用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力,紫菀常用剂量为10克,百部为10克。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具有祛痰、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紫菀皂苷有溶血作用,因此其制剂不宜静脉注射。
中药使用尤注意辨证配伍,需因人、因时、因地论治,故使用时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供稿:医院中医工作室
医院预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