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五味中药防己大血藤款冬花杜仲

防己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别名

粉防己、汉防己、粉寸己、解离、石解、石蟾蜍

lizhan提供教材版网络版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饮片

呈类圆形或半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降泄,辛能走散,既入膀胱经,又入肾、脾经。善祛风除湿而止痛,能利水而消肿,兼清热,尤善治风湿热痹及水肿兼热者。此外,还清泻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诸证。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

主治病证

(1)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佳。

(2)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故内服不宜大量,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药理

本品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菌、抗过敏、免疫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氧、抗肿瘤、抗矽肺、抗过氧化及松弛横纹肌等作用。

附注

既往所用的防己还有术防己。木防己至少包括三个品种,即防己科的木防己、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和广防己。传统认为,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宜用。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与广防己,因含马兜铃酸,能损害肾功能,故内服宜慎,不能过量或久服,肾病患者忌服。

防己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别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年)和三十五年(公元前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大批方士和儒生迫于秦始皇的淫威,纷纷居家南迁,逃到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隐居。 

在这批隐居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方吉的人,此人嗜好读书,爱书如命,所涉范围极广,尤爱医药典籍。我国岭南地区,药物资源极其丰富,方吉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发现了众多在中原地区都没有见过的中草药材,并为周围的百姓解除病痛。

那年春夏之交,岭南地区阴雨连绵数月,加之气候炎热,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百姓皆恐慌,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农田都荒废了。看到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采的一种树藤治好过这种病症,于是,便决定为百姓解除痛苦。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于是患有这个病的人都知道要来找方吉看。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方吉每天所采的草药不够用,他便教会那些前来求诊的病人如何识别、采摘和煎煮这种草药。由于这种草药是方吉教他们的,于是他们便把这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的草药叫做方吉。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方吉也逐渐被读作防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中药材防己。

大血藤来源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别名

红藤、大血通、红仝、八卦藤、大活血、红皮藤、省藤

lizhan提供

点击图片可放大

教材版网络版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和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饮片

呈类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

苦,平。归大肠、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走散,平而偏凉,入大肠与肝经。既善清热解毒、活血而止痛消痈,治肠痈、疮痈、跌打瘀痛及妇产科血瘀诸证;又能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妙记

大学腾时间学异域风情

大学藤时间——大血藤

学——血——活血止痛

(异域)风情——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1)肠痈腹痛,痈肿疮毒。

(2)跌打损伤,痛经,经闭,产后瘀阻。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本品苦泄行血,故孕妇慎。

故事

在深山老林,长着一种皮色红褐的藤茎,古称“赤藤”,今称“红藤”。如果用飞快的砍刀一砍,便流出好象血液似的红色液汁,所以民间又称“大血藤”。

明代有个山村村民叫赵子山,喜狩猎,又嗜酒成癖,于是每每啖食生肉饮酒,日久患了绦虫病,常闹腹痛,有时排便还解出这种寸白虫。求医治疗,医生令其先戒酒少肉,但他难下决心,因而病也就迟迟未治。 

一次,他上山狩猎,并携酒在身,结果中午贪杯醉倒,直睡到日落西山,醒来见天色已晚,就索性住在一座破庙里,接着自斟自饮起来,尽兴了,倒在一张破草席上便睡。半夜醒来,口渴得厉害,便起床找水喝,但久寻不见,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马棚,走进去见里面有只大瓮,瓮里有水,且清澈映月,于是便连连掬饮起来,只觉水甘如饴,清凉爽口。哪想第二天早晨醒来,一时内急,竟解出许多死了的寸白虫,肚里仿佛舒畅多了。他很觉奇怪,是什么驱出了自己肚里的虫?莫非是夜里喝了特殊的水。于是去马棚里看,发现瓮里的水呈暗红色,是寺庙里的仆僧编织草鞋所用红藤浸过的水。回家后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腹痛、大便排虫的毛病没有了。他和医生讲了此事,医生查查书告诉他:“红藤驱虫是有记载的,你的病就是饮用了红藤浸过的水治好的,你从此该彻底戒酒,戒食生肉,否则还会旧病复发。你不至于一直住在寺庙里吧。”   

款冬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别名冬花、款冬、氐冬、螋冬、款冻、橐吾、炙冬花、蜜炙款冬花lizhan提供教材版网络版产地主产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采收加工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和泥沙,阴干。性状鉴别药材

呈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

饮片

蜜款冬花:形如款冬花,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稍带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而润,微苦而降,温润不燥,专入肺经。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酌投,寒嗽最宜。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款冬花妙记功效助记:现在流行傍大款,女大学生这样的花季少女也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没有感情基础只有物质的婚姻不止受气那么简单。

傍大款的花不止受气!

傍大款的花——款冬花

止——化痰止咳

气——润肺下气

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主治病证

多种咳嗽。年版中国药典有写: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易耗气助热,故咳血或肺痈咳吐脓血者慎服。款冬花的故事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唐贞元年间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张籍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患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有“贫病诗人”之称。               

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张籍此时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此时,他忽然记起,曾经有一位僧人向他说起一种叫款冬花的中药,治疗久咳特别有效。于是,他嘱家人采来款冬花,煎服几次后,病情大减,咳嗽也止。随之他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人春雪遍,马蹄今去人谁家。”张籍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那次亲身经历的回忆,更表达了诗人对中药款冬花的由衷赞美。                   

有意思的是,宋代药学家苏颂的《图草本经》还记载款冬花的一种特殊用法——疗久咳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稍用蜂蜜拌润,纳入一密闭铁铛内,铛上钻一小孔,插入一笔管,铛下着炭火,待烟从笔孔口出,以口含吸咽之,烟尽乃止,数日必效。单独用款冬花烟熏吸入以止咳,此法不能不说是一种颇有创意的发明,至今也值得借鉴研究。 

杜仲来源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别名

思仲、思仙、石思仙、川杜仲、绵杜仲、厚杜仲、玉丝皮、丝连皮、乱银丝、鬼仙木

图片教材版网络版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及河南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趁新鲜刮去粗皮,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积“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饮片

杜仲:是小方块或丝状。外表面浅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内表露暗紫色,光滑。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盐杜仲

形如杜仲块或丝,表面黑褐色,内表面褐色,折断时胶丝弹性较差。味微咸。

炮制方法

处方用名有杜仲、川杜仲、炒杜仲、盐杜仲。①杜仲: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切丝或块,干燥,筛去碎屑。②盐杜仲: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丝易断、表面焦黑色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kg杜仲块或丝,用食盐2kg。

炮制作用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①生杜仲较少应用,一般仅用于浸酒。临床以制用为主,以保证和增强疗效。②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常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而补,入肝、肾经,药力颇强。善温补肝肾而强筋健骨、安胎,兼降血压。既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又为治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

(1)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2)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高血压属肝肾亏虚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杜仲故事一

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一棵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筋骨”。他想人若吃了这“筋骨”,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吗?于是,下决心尝试。几天后,不仅无不良反应,反而自觉精神抖擞,腰、腿也轻松了,他又服用一段时间后,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人们知道了这种植物后,把它叫“思仙”、“思仲”,后来就干脆将它唤作“杜仲”。

杜仲故事二

在很多年以前,湖南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个有九个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有一个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

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经三七二十一天,老母所备的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希望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的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啊!”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又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巅天鹅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攀缘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病痛,毫不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见乌鸦悲嚎,雌鹰对着雄鹰哀啼,好像也在劝他快快回去。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一个倒栽翻滚在山间,万幸的是身子悬挂在一根大树枝上。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于是拼命采集。但终因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悬崖,最后被山水冲入飘渺的八百里洞庭。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找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洞庭湖畔一山间树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将此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

紫苏叶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别名苏叶、香苏叶、赤苏叶图片

点击图片可放大

教材版网络版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多为栽培品。采收加工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饮片

呈不规则的段或未切叶。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叶柄紫色或紫绿色。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切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脾经。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气滞胀满者尤佳。此外,还能安胎、解鱼蟹毒。

功效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治鱼蟹中毒,可单用至30~6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煎汤洗。也可用鲜品。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服。

紫苏的故事

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成一座小塔。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一个少年还讽刺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生气地叹了两声,便回身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那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

哪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喊爹喊妈地直叫;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

“唉,是不是这螃蟹有毒?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异: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想到刚才自己的失礼,不好开口求救。但除了这条道无路可走,只好放下架子向老人央求:“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你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都行。你快说是什么事吧?”

“今后一定要尊重老人,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为是回家取药,便说:“师傅不用您操劳了,告诉我取什么药,我自个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草叶给他们吃。”

华佗和徒弟很快从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可乐了,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各自回家了,并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华佗又对老板说:“好险呵!差点闹出人命。你以后千万不要光顾赚钱,不管别人性命!”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称是。

出了酒店,徒弟心里疑惑,问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草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

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象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看到这个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华佗的脑子里却产生出疑问: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服了呢?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已全面上线

年报名考试已全面开启,欲报从速...

学习报名请联系我们

医学证书考前培训(代报名):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执业药师。

中医技能培训:针灸、拔罐、小儿推拿、推拿正骨、艾灸、中医脉诊、西医转中医系列化培训等

朱老师.

培训基地:新疆伊犁奎屯天北新区物华北街B区附45栋房号41.42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andonghuaa.com/khjj/5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