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中有些具有毒性,或性质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有些气味恶劣,不利于服用;有些必须除去不适用部分,也有些生和熟的作用有差别。因此,中药里有很多是经过加工的。
对药物加工的意义,不外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以及适当地改善药物性能。前者如半夏,用生的,会刺激咽喉,使人音哑或中毒,须用姜汁制过。后者如地黄,用生的,性寒能凉血;蒸制成为熟地,其性就变为温而补血;或将生地炒炭则止血,熟地炒松则可减少黏腻的流弊。
中药加工,称做炮制,也叫修治。而中药炮制加工方法通常包含炒黄、炒焦、米炒、砂烫、酒炙法、蜜炙法等数种,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药蜜炙法。
一、什么是中药蜜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熟蜜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古代文献中的蜜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干。现行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
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能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气、润肺燥之力胜。《医学校正入门》指出:“蜜炙性温,健脾胃和中,补三焦元气。”故蜜炙法所用的蜂蜜都要先加热炼过。
其方法是: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加热时注意蜂蜜沸腾外溢或焦化,当蜜液微沸时,及时用勺上下搅动,防止外溢。
二、中药蜜炙有什么作用?
中药蜜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百部、款冬花、紫菀等药,蜜炙后均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有“蜜炙甘缓而润肺”之说。
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等药,蜜炙能起协同作用,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
▲炙甘草
③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
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三、蜜炙法常用的操作方法
根据药材质地的不同,蜜炙可分为先拌蜜后炒和先炒药后加蜜两种方法。
1
先拌蜜后炒
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
2
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动,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
一般药物都用第一种方法炮制;但有的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这时就应采用第二种方法处理,先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质地略变酥脆,则蜜就较易被吸收。
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药物每kg,用炼蜜25kg。
▲炙黄芪
四、蜜炙中药功效对比
蜂蜜味甘性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以下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中药蜜炙前后的功效变化吧。
序号
甘草
蜜炙前的功效:
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蜜炙后的功效:
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
序号
黄芪
蜜炙前的功效: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蜜炙后的功效: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出血症;也可用于气虚便秘。
序号
枇杷叶
蜜炙前的功效:
枇杷叶生品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咳;多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哕或口渴。
蜜炙后的功效:
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
序号
款冬花
蜜炙前的功效:
生品长于散寒止咳,多用于风寒咳喘或痰饮咳嗽。
蜜炙后的功效:
蜜炙后药性温润,能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多用于肺虚久咳或阴虚燥咳。
序号
麻黄
蜜炙前的功效: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咳。
蜜炙后的功效: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雍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序号
紫菀
蜜炙前的功效:
紫菀生品以散寒、降气化痰力胜,能泻肺气之雍滞。多用于风寒咳嗽,痰饮喘咳,小便癃闭。
蜜炙后的功效:
蜜炙后则转泻为润,以润肺止咳力胜,故蜜紫菀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虚咳血。
?Theend?
赞赏